内地文友、老师喜欢给我寄东西,尽管我多次婉辞,还是顶不住她们的热情。大半年前是王蓓蓓老师,我推辞了多次,还是寄来了一个珍贵的纪念品——精致的瓷器音乐小钢琴。真是受之有愧。我只不过推荐了她几篇稿在海外发表。她的谦虚努力,她的精益求精,文章越写越好,实在令我万分感动。
河南许昌的师荣恩老师认识了八九年,都是网络文字之交,缺的是一面之缘。当年咱同在一个著名网络的文字舞会活动,师老师的认真负责,赢得大家尊敬,也成了核心人物。那个办得热热烈烈、红红火火的文学沙龙活动最鼎盛时期多达60人,前后办了九期,见好就收。曲终人未散,多数以后都成了文友,联络迄今。师老师是其中之一。
最近,师老师为了寄扇子给我,伤了许多脑筋,费了不少周章。倒不是我拒收,而是除了我们因几次旅游接连而来,不在家,还在于一个细节(电话号码)导致无法寄出,只好将扇子寄给深圳一家酒店的职员收,我们去深圳时领取。
终于在近日将扇子领了。拆开是十把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扇子。
十把扇子,充满故事,说来话长。
十把扇子,用心良苦,首次接到这样别具深意的礼物,我拆开时,望着望着,和其原主人师老师有着相同的感慨。
原来,扇子曾经蒙受无妄之灾。扇子,除了特别场合还有人在用,大部分人已经现代化了——-炎炎夏日,大多数人都是一个袖珍电风扇在手了。但我们不能排除有人还在手提袋里放一支扇子。汗流浃背时候,取出摇几摇。正如如今投稿都需要打字电子稿,有时年纪大的老者来的是手写稿,难道你忍心拒人千里之外?
扇子,自古以来故事多多。千奇百怪。铁扇公主的扇子,可以威力强大,扇灭火焰山的火,令唐僧师徒四人西域取经的路畅通无阻,难怪孙行者不惜与牛魔王大战几十回合才夺回;古时候,以扇子传情的美事何其多也?小姐爱上书生,还可以用扇遮羞,透过扇的缝隙端详对方…….扇子的故事总是那么美好。
那么,师老师的扇子遇到什么灾难?原来是师老师的网络一篇文章,配了一张扇子图,被认为有展示及推销嫌疑,而令取下,否则……我听了很觉得哭笑不得,原来如此。其实,这也是太小题大作了吧?也太没道理了吧?
其实,现代电影、电视里人物使用的物品和道具,几乎都是商品,只是没有标上厂家名称罢了。那把扇子自然也是,谈不上展销作用或起宣传功能。发言稿配图太正常了,何必动火严禁?
其次,自从电风扇、空调发明,扇子渐渐在市面和人们的视野中淡出,但并没有绝迹,却是换了另一种身份。例如作为传统工艺品被珍藏,也常常成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师老师去开会,就是当礼物送网友的,拍摄了即场展示的一张照片。这样没有任何商业价值的照片,引起一场风波。
最后,一篇文章,如果涉及有关情节或对象,配合相应照片,可以起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早就司空见惯。
对于不合理的事情,我会为朋友两胁插刀。最后,我转了师老师的文章和扇子照片在一家报纸发表。虽然只是一种象征意义,师老师非常感激,遂寄了十把扇子,表示她的感激之情。有意思的是,九把给我们家庭大小几人,还有一把托我转给发表她文章的报纸编辑。
在我们社会,人与人的来往和感情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得退到第二位。我们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权衡轻重利弊,不好因小失大,否则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