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110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一部描写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西北农村,在文革余波冲击下,人们面对种种生活压力,形形色色现实生动的人生激变故事。由于是触及到那个特殊时期激烈的生活画面,引起了众多中国普通民众的感性认知,从而引发极大的社会共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极佳优秀作品。
小说一推出,即刻引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诸多名牌大学的推崇,教授们纷纷引导学子们跟进阅读,形成学习热潮。中央广播电视台,新疆台、河北台等等,一再全文播放介绍,引起全国一片热议,社会反响极大,就因小说有着引起人们共鸣的现实意义所在,荣获茅盾文学奖就是必然的结果,进入经典文学系列,绝非偶然。
缘何会引起如此极大的社会热潮共鸣的呢?作者路遥6年来,从写出第一部、第二部,期间受到当时中国文坛受西方文艺思潮,现代派、先锋派影响,把现实主义称为是落后的写实作品,因而路遥那时受到极大的批评贬低,一度受打击极大。但路遥坚持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以中国农村现实存在的人际与社会矛盾,通过文学手笔,刻画深层次存在的农村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一百多个人物形象,错综复杂,描述农村年轻一代的心路旅程,在国家一再出台新政策的引领下,从平凡的世界,走进了不平凡的人生发展道路,是中国经历了文革大劫难以后的浴火重生,1989年路遥最后完成了第三部的《平凡的世界》,作品通过国家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即刻引起广大群众的认可肯定,终于荣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通过乡村人家从迷茫、苦闷、打击中,在国家正确政策引领下,逐渐清醒奋发图强,走出了一条人生不平凡之路。因此《平凡的世界》这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影响激励了亿万中国年轻人,从遭受人生磨难中、不屈不挠,继续砥砺前行。赢得茅盾文学奖,实至名归。路遥自己说:“在我的作品中,有批判、有暴露;有痛惜,但绝对不能没有致敬。”作品实事求是,是路遥小说的特点,该批判就批判,该暴露就暴露,该赞颂致敬,也绝对会在作品中清晰真实表达出来。通过描绘普通劳动者对国家的感恩之情,这能说纯是“歌功颂德”的吗?事实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凡的世界》的影响力,在读者群中没有减弱,相反的,显示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什么?就因为《平凡的世界》真实描述了普通民众的真实感情,是人民心声的流露。
不幸,1992年11月17日,路遥操劳过度因病去世,享年42岁,英年早逝。名作家贾平凹语重心长评价说:“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虽然去世了,但他的作品仍然被读者垂读,他的故事依然被传送。”
面对如此成功的《平凡的世界》现实主义经典名著,全国民众推崇备至,如果有人竟敢以自己腐朽的西方文艺思潮邪说,胡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败笔”之作,如此轻蔑之词,凭空误导人,只能暴露了其对原著作未曾仔细阅读过,狂妄自大,自我吹嘘,成了文坛笑柄,可悲复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