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艳阳高照的日子,我们一家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吴哥窟。
据资料记载,吴哥窟是12世纪时的吴哥窟王朝(今柬埔寨)国王苏耶趿摩二世所兴建的佛教寺庙群,这一规模宏伟,材料仅限于石材的世界上最大的寺庙群,其特征是没有石灰泥浆粘合石块之间的空隙,石块的堆积完全是用它们自身的体积拼凑稳固而成的-这是吴哥窟建筑最为令人吃惊之处。
岁月飞逝,虽然石窟的有些部分已残缺塌陷,需用石基,木板甚至是铁板加固,但是整体上,这些庞大的灰色建筑群历经沧桑,仍然傲然挺立,精致的浅浮雕回廊清晰地雕刻出当时的高棉人的传说和世俗情景。我们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吴哥窟与大自然的和谐之韵。
石与水
从高空俯瞰,小吴哥窟的布局极富特点,整座寺庙群被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所包围,四周围着郁郁葱葱的绿洲。美丽的寺庙群在水中的迷人倒影随着日光的变化而变换。且不说护城河的防御功能,那精美坚固的石雕寺庙群与柔美安静的河水以其刚阳和阴柔之美构成一幅精彩的山水画面,使得吴哥窟地标性水映吴哥窟的经典照片震撼世人。
石与树
石雕寺庙永远与参天大树和谐相伴,每座寺庙周围都有大树的环绕,互相依存,互为依靠。在著名的[塔彭]石窟,我们看到树与石终于融为一体,树中有窟,窟中有树,参天的树干,纵横交错,古藤环绕的树根把石窟紧紧缠住,它们是那么融洽地结合为一个无坚不摧的树窟,石的坚固和树木的生命力使得这些树窟得以永生。且这样经典古朴,历经历史沧桑的树窟造型是任何现代建筑所无法模仿的。难怪许多著名的摄影师和导演都在此取景,给自己的作品留下难得一见的,充满震慑力的场景及画面。
石与地
蓝天,白云,青草,绿地,把灰色的石窟群衬托得无比庄严,肃穆,沧桑,静谧。地的颜色和石窟的均为和谐的对比色,绿地上,巍然挺立着灰色的石窟,而红褐色土地上,则对应呈现橙色,或黄色的石窟。一个石窟区,石头的颜色非常一致,淡灰色与深灰色交错增加其建筑的坚实的立体感,并与柔软韧性的绿地或黄土地形成强烈对比。古人用他们的智慧向世人呈现一色彩斑斓的美绢。
石与山
当地人把保留完好但规模较小的一组石窟称为“小吴哥窟”,而“大吴哥窟”就包括由54尊高大雄伟的石雕佛像组成的石佛山。当我们下了嘟嘟车,看到这灰色的全部由石头建造的巨型城堡,都被眼前的景观所震撼,这一个巨型石雕群像一座饱经风霜的世外佛园,无数巨大的石雕佛像围绕着我们,石佛的表情均是淡定从容,微笑或开怀大笑着。它让你同时感受山的伟大和佛的从容。
山上的一些小石窟也有其特色,利用了山的地理位置,建筑在山顶的石窟更显高耸挺立,除了欣赏石窟,你也能同时欣赏其山色风云变幻,日出日落等大自然奇观,难怪大家都要到一个建在山顶的石窟去看日落,我们虽因行程的安排没有看到那山顶上的日落,但可以想象,那是一幅绚丽多彩令人难忘的画面。
旧石与新石
我们因为经历了几天的密集式近距离观察石窟,进而有了一定的观察力,我们发现,一些破败不堪的石窟,因为摇摇欲坠,只好用新石来修补,或填充,或修复。但有比较就有鉴别,我们对原石和新石作出了比较,新石颜色,大小均不同,且雕刻艺术风格与原石的风格大相庭径,在欣赏的时候感到部分石窟的修复,由于工艺的原因,显得不和谐,丧失其原有的整体美,还不如不要去修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石窟以其本来面目呈现给世人。另外有少许石窟,有些部分竟然用水泥板重新打造,完全破坏了古建筑群的纯粹石头的古朴风韵,可谓人工修复工作中的一个败笔。
石与古人 / 后人
古人修建吴哥窟时,只想把自己的历史雕刻在巨石上,以作为永久的纪念。也或许是借这些规模宏伟的石窟告诉后人丰富多彩的古代高棉文化和有关他们的故事,同时让后人了解古代石匠高超的雕刻技艺。古人一定没有料到,他们的后人从石窟中,了解到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探索其丰富的大自然的奥秘,还有其令人震惊的经济收益和对当今的柬埔寨社会深远的影响。真可谓[石中自有黄金屋]。
石与思想
站在大吴哥窟的“芭蓉”窟前,我们突然感到好像走入了另一个世界,看着面部表情均呈微笑状的巨型石佛,我们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和无知,活得那么繁琐和计较。千年的石佛虽然饱经岁月之洗礼,却依然面带笑容,荣辱不惊。他们似乎在淡定地告诫着人们“人生不过百年,争什么?”我们在石佛中穿行,进出石门,上下石阶,抚摸巨佛的小指头,只能无语,陷入深思,冥想。希望从此顿悟,开悟,彻底地改变自己的世界观,潇洒如佛,度过余生。
走完吴哥窟,我才对一句名言深有体会“大美无言”,大自然和世界经典古迹的和谐之美是我无法用语言完整地描述和形容的,大家还是去亲临其境,享受那真与美的和谐之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