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讯)7月6日至15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南昌师范学院承办的2024年赣文化体验之旅(书院文化)——印尼师生语言文化交流夏令营顺利举办。此次活动以书院文化为主题,34名来自印度尼西亚客属总公会,乌达雅纳大学、旅游孔子学院及峇厘旅游理工学院的师生参加了本次夏令营。
7月14日上午,结业典礼在南昌师范学院正德楼举行。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主任宋乃康向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师生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中文学习和文化体验活动,大家不仅提升了中文水平,而且切身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欢迎更多师生来校学习交流,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
本次活动为期十天,主要内容包括中文学习、文化体验和城市参访。在中文课堂上,学员们学习了购物、点餐、手机支付等实用口语对话;在文化体验课程中,学员们一起体验了茶艺、扎染、八段锦、传统舞蹈等活动,活动类型多样,参与性强,课堂上充满了欢乐气氛。学员们还赴滕王阁、江西省博物馆、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等地探访南昌人文历史,感受现代生活。
语言筑起沟通桥梁
夏令营期间,南昌师范学院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为夏令营营员量身设计了多节精彩的语言课程,汉语课突出趣味性与实用性,从初次见面交朋友到在中国购物、问路,从学习点菜到唱歌,古诗词诵读,学员认真跟着老师练习,对中文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入。
除了精心设计的语言课程,夏令营还安排了绘制扎染、茶艺、中国舞蹈、中国武术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营员们体验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中国少数民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各有各的民族特色。以蒙古族为例,“人类历史初期的蒙古博即萨满舞蹈,是原始狩猎舞、鼓舞、图腾舞的结合体。他的动作无疑是起源于劳动生活的古老的模拟性、自娱性简单动作,而且具有明显的实用意义,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宗教的形成,作为博信仰教意识的形象体现博舞蹈,逐渐脱离模拟再现魔法狩猎的生产形式,演变为单纯的‘歌舞事神’的宗教舞。经博信徒们的积累、加工、提炼,形成了一套适合表达思想感情、行博内容的丰富的蒙古族舞蹈语汇和完整的表演形式。
营员们体验中国太极的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在中国古代发明的健身方法,由八种肢体动作组成,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八段锦有人认为是气功的一种。也有演变成中国武术一种。八段锦和五禽戏、太极拳等,都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方法。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育委员会发出通知,把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
营员们体验茶艺,中国茶艺是一种文化。中国茶文化起源于中国,盛于中国南方以及日本,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茶艺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中国茶的艺术,萌芽于唐,发源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在茶艺体验课程中,学员们一同品茶香,享茶道,了解中国深厚的茶文化。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之一。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文化拓宽新奇视野
除了汉语和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夏令营为营员们安排了南昌市和九江市的游览活动。江西省博物馆、滕王阁、白鹿洞书院,庐山景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营员们穿梭在古代建筑与现代高楼中,体会时代的更迭,在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中感受将南昌城市的魅力。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
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3.5米。2004年,包含滕王阁在内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18年10月29日,包含滕王阁在内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江西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60多年来,江西省博物馆历经八一广场老馆到新洲路馆到赣江北大道新馆。新馆为江西省文化中心三大馆之一,以方盒为建筑原型,寓意为宝盒,共6层,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2.8万平方米。江西省博物馆汇集了江西各地发现的珍贵历史文物和古代艺术精品,是全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确立了常设展览与临时展览相结合的陈展体系,由8个常设展览和3个临时展厅构成,全图景展现江西大历史格局和文化特色,高质量满足新时代公众多元需求。
白鹿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白鹿书院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包括书院门楼、先贤书院、礼圣殿、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延宾馆士子楼、高等林业学堂。从方位格局上看,白鹿书院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群,建筑均坐北朝南;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白鹿书院建筑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1988年1月13日,白鹿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包括白鹿书院在内的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
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6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庐山成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04年2月13日,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3月7日,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2年5月,庐山云海入列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的中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地处江西省南昌市城市核心中山路商圈,北临中山路,南接船山路,东至翠花街,毗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连通南昌地铁1号线万寿宫站和南昌地铁3号线八一馆站,为集时尚购物、餐饮娱乐、社交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街区。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由历史民居、商业街区、万寿宫宗教文化区三个部分组成。街区占地面积约80亩,总建筑面积约14.6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两层,车辆出入口一进两出,配套约1000个智能化停车位。街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集中展现江右民系的建筑风貌和传统文化。街区总建筑群共123栋,其中,晚清赣派建筑118栋,包含南昌总商会、持志堂、玉泰盐庄、罗英故居旧址等45栋历史风貌建筑。2022年6月17日,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被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此次夏令营活动为中印两国学子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了校际合作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学员们从认识、了解江西,到欣赏、热爱江西,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结业典礼上,大家一起观看视频。回顾夏令营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难忘瞬间,分享参加夏令营的收获。接过结业证书时,很多营员流下了难舍难分的泪水,对这次活动结束的不舍之情,,营员纷纷表示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与体验。
大家表示此次南昌之行充满了收获与感动。“非常感谢南昌师范学院的热情接待,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这些天我不仅学到了中文,体验了中国文化,还交到了中国朋友,非常希望以后有机会还来中国。”学员佳友•布勒诺姆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南昌师范学院,你们非常热情,非常友好,等我回到峇厘,我会告诉我的女儿,让她以后来你们这里学习。”峇厘旅游理工学院教师安达拉说。
印尼学生语言文化交流夏令营让营员们对中文、中国的文化、历史以及城市与自然风光有了深入的认知,许多营员表示回国后要继续努力学习中文,希望今后有机会到中国留学,成为中印尼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使者。
(雨林编辑,南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