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到八华学校主楼大厅,就有八个大字映入眼帘:泱泱大风,南邦学府。这几个行书大字写得苍劲有力,气象不凡。而在另一栋楼的共享空间醒目处,悬挂着十个楷体大字: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走在八华的校园里,中文到处可见,有校歌,有校史,有学校愿景,还有温馨提示。所有这些,不论是师生还是访客,不论是概观还是细察,总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中华文化氛围,同时也营造了中文学习的环境。
经常听大家说,在海外教中文有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缺乏语言环境。那究竟什么是中文环境呢?简单地说,就是大家接触和使用中文的机会和情境。
传统意义上的语言环境,从小到大可以分为:
一、课堂环境。这也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中文环境”,主要包括:教学语言,即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中文的情况;教学材料,如教材、课件、音频视频中的中文;还包括教学场所呈现的中文元素。
二、学校环境。主要包括中文在校园里的使用情况、校园中文氛围的营造以及在校园里开展的中文活动与相关的文化活动。
三、社会环境。主要指社会上中文的应用,如在家庭、职场、新闻媒体、公共场所等环境里使用中文的情况。
上述中文环境,对中文教育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中文环境的创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往往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达成,所以就常有中文教育工作者慨叹语言环境不理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中文环境”正悄然发生着重大变化。一个突出的趋向是:互联网为中文环境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无限大的空间。以前,人们提起网络空间常称之为“虚拟空间”,现在这个说法越来越不切合实际了,因为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实实在在的一部分了。谁能说使用社交软件交际、使用电商平台购物、使用外卖平台点餐是一种“虚拟”的活动呢?实际上,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是线上线下一体化了。
网络世界是一个信息的世界,每时每刻,各种信息的浪潮都在涌动,而绝大部分的信息载体就是语言。在浩瀚无垠的网络世界里,海量的中文字节也在随时跳动,成为真实的“中文环境”。人们可以在网络上随时获得中文信息,自由使用中文交际。随着信息交互、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中文环境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浏览中文媒体,欣赏中文影视,只需动动鼠标;购买中国商品,只需点开“京东”“淘宝”;休闲娱乐,可上“B站”,可刷“抖音”;找中国老师、交中国朋友,也可以在线上实现。甚至在赤道上的印尼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去体验在冰雪之城畅游,感受在西子湖畔徜徉……
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新的“中文环境”已经出现了,并且从形态到范围不断地拓展。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新环境和新资源,去构建中文教育的新格局,开发中文学习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