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说她出生18天就被傅家抱养当童养媳,当时还处于封建时代,又是落后的仙游乡村,当地有一种风气就是自家生的女儿送人,抱养别人家女儿,我曾问:为什么?“养女儿,长大了嫁人,是白养,养个童养媳,又当女儿又当媳妇”。有的人家还没生男儿就找来童养媳,过了七八年甚至十来年才生了男儿造成老婆比老公大得多的缘故。
妈妈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那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没文化,是童养媳,粗活细活都得干。妈妈天生聪慧丽质、遇事果断、有魄力。农忙的时候,下田劳动是能手,种的稻苗横看竖看斜看都那么笔直,经过的路人见了无不夸谁种的庄家干得这么漂亮?要是赶上新时代可称的上劳动模范。妈妈针线活也能做,冬天穿的毛衣要会织,无论是直领或开胸都难不倒她,织出来的毛衣还有花纹呢。下厨做饭做糕点样样会。用餐时,男眷先吃,后才女眷吃,如有杀鸡什么的能吃到鸡头鸡爪已经不错了。
有一年家乡闹土匪,一来就是几十号甚至百号人,妈妈听说土匪来了,急中生计,把各个房间的衣柜箱子的东西都翻出来,撒在地上,等土匪来了,以为同伙来过了,得手了,就这样走了。其他乡人都损失不少,我们家就免遭此一劫。这件事还是妈妈的好友多年前来泗水对我们讲述的。50年爸妈带我来印尼暂住在姨妈家,爸爸交了生活费,包吃包住,他和朋友在外面找生活,姨妈很抠,早餐时,姨妈已盛好了不满一碗的粥,妈妈平时劳动量大,饭量也大,这么个小碗吃不饱不敢吭声,一直挨饿到中午才吃午饭,从那时妈妈的胃病就落下了病根。60年政府的10号法令掀起了一阵回国浪潮,向妈妈织毛衣的人也多,妈妈织毛衣从不量身,只看他人的身材高度就知道该多少起针。爸爸曾两次因走私被捕入狱,是妈妈手中一针一针的针线撑起了这个家,从我懂事,妈妈的针线活从不离手。
大约64年爸爸结束了闯荡江湖的生活,安心开店做生意,从此我们一家聚多离少。
有一年在婆家,两个小孩还小,家里正在维修,不知怎的肚子绞痛了两天后又吐又泻的,中医西医没法医好,那年代乡镇还没能装电话,更不用说手机,老公去城里办事顺便打长途电话给妈妈说我病了,妈妈和爸爸连夜赶到婆家,把我接回泗水,请已故朱伟才医生来家里看病,打了针只维持一天又再泻,今天是星期天,朱医生准备和家人去看电影,妈妈强拉朱医生来家里,这一次只维持半天又再泻,只得住院,我看着自己的手指都发紫了。最后病好了,妈妈跟医生说给我喝鸦片水,医生说他给我打 morfin, 这才捡回了一条命,是妈妈给了我第二个生命。
爸爸的生意越做越进步,后来做了电器生意,我们从小屋子搬了大屋子,生活开始富裕,就在妈妈开始享福时,1980年因肝癌不治离世,享年才57岁。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孝而亲不在。妈妈,你的养育之恩我们还未能报答,你就走了,假如还有来生,我还愿意做你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