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颖的印华文学载体“唱和诗”,由《硕河桥》期刊组稿推动起来,很快就获得印尼各地,三十多位文化界前辈的热烈响应,老前辈们的吟诗作对纷呈,一时间,感染吸引了众多文友纷纷参与其盛,使得唱和诗创作蔚然成风,不管是前辈富有造诣的诗词力作,或是初出茅庐初学古诗作对的印华新手,纷纷亮相唱和起来。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公开发表的唱和诗,竟多达数百首之多,勤劳的《硕河桥》组委遂决定结集出书,这可是破天荒出书最快的印华文集《聊寄唱和诗》,堪称是《硕河桥》编委们的集体功劳,功不可没。衷心点赞许菁裁、文苗、容仙翁、夏之云、田心、孙国静、李庭蓁、黄美忠、陈华莉、陈慧珠、杨惠芬等,再接再厉,让印华唱和诗歌,代代传唱在千岛大地上,让赤道下几被炽热烤焦的心灵荒漠,沐浴湿润温暖起来,让唐诗宋词,从新拾起几被淡忘的华夏文明,在千岛大地上焕发出异彩光芒来。
古诗词分七律与绝句,平仄押韵分明,韵脚对仗需工整,较不易学。唱和诗友群里有几个古诗文功底深厚的老前辈,他们的唱和诗给后辈起到了借鉴的有益作用,难能可贵。虽然有些文友还只是起步阶段,万事起头难,多加注意平仄押韵,随着时间推移,必能逐渐掌握平仄对仗,日久功到自然成。犹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许多小朋友,在父母的熏陶下,也学会了吟唱几首唐诗,久而久之,竟能背诵数十首唐诗来,虽然还不懂得诗词含义,但让他们铭记于胸中,长大后必能赫然开窍,一生受用无穷,必将毕生难忘,此早已被中国诗歌史迹广为印证,是千古不衰的吟诗佳话。
一些文友还不会写古诗词,这无伤大雅,学写点自由体诗或打油诗亦可,没有韵律平仄限制,较为自由开放,大家舒展心怀,心情开朗,广结友情,以文会友,大家为一个共同的目的,携手促进繁荣印华文学,功莫大焉!
事实证明,唱和诗很适合在印华文坛里提倡推广,北干《硕河桥》已做出榜样,受到国际日报、电子版新报与棉兰讯报重视刊载,蔚然成风。让印华文友们都来吟诗作对吧!促使健康文风在印华文坛里成为风气,何乐不为?乐而可为也!吟诗作对响文坛, 千年古韵今齐颂,齐心协力,赤道荒郊,让唱和诗唱响,心底纳凉,温暖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