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华侨农场印尼归侨侨友会会长蓝日兴和副会长、兴隆华侨农场峇厘村董事长罗德山来广州探望朋友。10 月 19 日,兴隆华侨农场原副书记、广东省侨办原副主任许丽华,约了曾在兴隆华侨农场工作的曾和平、陈照兴及关心兴隆华侨农场的朋友: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长张文峰、作家刘兰玲、千岛日报李伟辉、省府退休干部梅广城,在广州市点都得茶楼聚旧。
老兴隆人,对兴隆的情愫深厚,自然就聊起兴隆的今昔。“饮水不忘掘井人”,首先聊起曾为兴隆发展立下大功的第一任副场长曾广。曾广原是老革命,为潮汕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潮汕专署专员和潮汕地委副书记。在反地方主义中蒙受不白之冤,被免了职。他选择到海南兴隆做基层工作。他毫无怨言,扎根海南,闯出兴隆一片新天地。兴隆当时是安置被马来西亚等国排华回国的华侨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归侨人心涣散,生产上不去。曾广深入侨户,调查研究,提出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调动场工生产的积极性。又他提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短补长,全面发展”的发展方向,在农场种植香茅、咖啡、胡椒等热带作物,把农场的经济搞活了。他关心场工生活,记下 500 户员工的家庭情况,想方设法改善员工的居住、医疗条件,他在兴隆 4年,为兴隆的发展奠下基础,他的全心全意为侨服务的精神和创新、实干的作风,为兴隆人所传颂,也为继任的领导人树立了榜样。
曾和平是曾广的儿子,自称是“兴隆仔”。他在曾广身边长大,小时候看到的是曾广整天忙忙碌碌,对曾广的工作了解不多。最近,作家夏鲁平写了曾广的纪实文学《魂兮归来——共产党人曾广封尘垢埋的余晖(讨论稿)》,才对曾广的工作和思想有深刻的了解。他正在整理和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审核后出版。他说出版这本书不是为光宗耀祖,而是宣传一位共产党人的本色,也是传承给兴隆的精神财富。在座几位朋友曾阅读过此书的讨论稿,认为此书反映了曾广光辉的一生和鞠躬尽瘁为民的思想,很有教育意义,希望早日出版。
曾广的思想和开创的事业得到传承,兴隆在上世纪70-80 年代,由原来1964年北京南下的知青,后来成为著名企业家的郑文泰和得力的兴隆华侨农场副书记许丽华,与兴隆华侨农场的员工一道,披荆斩棘,战天斗地,不畏艰苦,把兴隆华侨农场搞得红红火火,热带雨林复活了,水库、电站、医院建成了,经济发展了,归侨的生活改善了,成了国内华侨农场的标杆。国家领导人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都曾到此视察。
聚会的都是老朋友,都热爱兴隆。大家抚今追昔,谈古论今。近来由于体制的变化,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兴隆华侨农场的发展受到影响。但兴隆华侨农场有广袤的热带雨林,独有的橡胶、咖啡、胡椒的热带作物种植基地,有伟人的行踪遗迹,有勤劳朴实的归侨侨眷。相信在当地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利用兴隆的优势,做好规划,发扬兴隆人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搞好经济,兴隆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李伟辉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