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老一小”。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鼓励建立社区护理站,为行动不便的失能、残疾、高龄、长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各类消费场所应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引导设立老年人、母婴专柜和体验店。鼓励社区商业中心等场所建设母婴设施并悬挂引导标识,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平价服务。
“一老一小”的问题,应是家家户户所普遍面对的,是居民们最挂心的“后顾之忧”。虽然这里雇用家庭助理比较方便,但若有更规范、更完善的家政服务体系,能安心的将婴儿托育,或能有上门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作医疗护理、居家养老服务等,就免于牵挂了。
有关部门甚至还担心对于不熟悉智能手机应用(如扫码付款)的老年人或其他人士产生不便,要求各类消费场所必须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以及面对面的人工服务,这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行动计划非常全面,包括鼓励拓展特色餐饮、生活零售、文化休闲、儿童娱乐、运动健身、社区食堂等服务功能;发展新型商业模式,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平台下单+就近门店配送,就近门店下单+即时配送)。也鼓励健身房、游泳馆、多功能运动场、保健理疗店等;甚至也鼓励开展邻里节、美食节、团购节、家电家居及家政便民服务等促消费活动,繁荣社区商业。
有些人可能还很陌生的先进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也都提到了;还倡导发展智慧商店、共享书店、智能快件箱等,及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网点动态地图、“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引导更多点位“进图”,让居民“找得到”。真的非常佩服,赞叹有关部门考虑得那么周到,那么接地气,真想不出还欠缺什么。
不知咱这里政府各相关部门,关心民生的各级民意代表,或各城市规模较大的社区开发商,是否有感兴趣?是否愿意对标树杆,参考借鉴学习,在可能范围及条件许可下,依据本地国情及民情,“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缺什么、补什么”,能参照办理,甚至发挥创意,弹性运用做得更好,借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当然,一切得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
可能必须考虑的,或许就是行政管理范围及居民人数在什么数量范围内,才适合推行这样的方案;当然须先深入调查,仔细评估灵活采用,以免“过度开发”造成浪费。
在咱这里,或许还可以增加一些便民设施,如诊疗所、公交车站,定点路线公交车等,那就更加理想了。
社区其实需要更多宽敞安全舒适的公园和广场,让市民有地方能健身休闲,为减肥也好健美也行,推行广场舞,练拳体操,晨跑快走,唱唱歌吹奏乐器,跳跳dangdut也行,对吧?早晨或其他适宜时段,在社区内散步、骑单车等,应是最安全最健康的!
记得祖籍国那边的社区一般还有一些室内设施,有较宽敞的大厅,也有一些小隔间,让居民们能在里头搞活动,联谊聚会(如arisan之类的)、卡拉OK、聊聊天下下棋、玩非赌博性的桥牌游戏等。
特别是咱这里有很多宗教或民俗节日,可以与其“挂钩”,与商家合作,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商业活动,搞活动兼促销,营造社区生活更具活力。
另,这里很需要整顿的是社区范围内脏乱的摊贩、停车、泊车等,不但占据社区内原已较狭窄的道路,严重影响交通消防,脏水乱倒,不卫生也不安全。
《行动计划》的那些举措,大部分都是社区与商家合作的,这似乎也是一个可以开发的商机;而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举措,可能还需时间去评估、引进,但至少已有可供借鉴的方向。
我说呢,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这个可以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