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邓磊报道)6月21日上午,“海外本土国际中文‘种子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实践”项目泗水印华中文补习学校工作组总结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圆满举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杨万兵,指导教师文雁、陈琴,印华中文补习学校校长林宝玉、副校长周文丽,本期“种子教师”林秀娟、黄素珊及全体中文教师参加活动。
![](https://www.qiandaoriba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IMG_7186_resize-300x200.jpg)
会议伊始,由主持人李佳隆介绍了项目内容与流程。印华中文补习学校副校长周文丽在致辞时说,在经过近一年来的努力和学习后,第一阶段“种子教师”培训项目圆满结束。印华中文补习学校的林秀娟老师、黄素珊老师参加了这个培训项目,并取得显著的培训成果。培训过程中,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文雁老师和陈琴老师凭借他们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务实的工作态度,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帮助。老师们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还与暨南大学资深教师建立了深厚友谊和合作关系。她还感谢杨万兵副院长长期以来对印华中文补习学校的关注与支持,并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资源。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杨万兵回顾了与印华中文补习学校的合作经历,感谢印华学校领导和两位“种子教师”对培训项目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以及两位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与努力。他表示,通过一年多的深入课堂的系统培训和讲座,两位“种子教师”取得了非常扎实的收获。此次培训项目具有个性化、过程化、实景化的特点,期待两位“种子教师”更好地运用所学帮助其他中文教师,使当地中文教学质量获得整体提高。杨副院长还强调,教学不仅是技术,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团队合作,并期待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显著的提升。
![](https://www.qiandaoriba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IMG_7251_resize-300x200.jpg)
随后,本期“种子教师”林秀娟、黄素珊分享了参加培训一年多的心路历程和收获。她们表示,参加暨南大学中文“种子教师”培训项目是她们教育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经历,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知识和技巧,其“一对一”的指导形式十分高效,令她们受益匪浅。
![](https://www.qiandaoriba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IMG_7257_resize-300x200.jpg)
暨大华文学院两位指导老师文雁、陈琴感谢印华中文补习学校的支持和协助,对本期两位“种子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合作配合表示感谢,赞扬了教师们在培训中展现的坦诚相待和开诚布公的态度,并期待有更多机会帮助海外中文教师进步。
在总结会上,印华中文补习学校的老师们还就“种子教师”培训的成效与未来工作建议、项目培训内容的适切性、本土华文教师自我提升的困难与解决方案、制约印尼中文学校发展的因素等问题,与暨南大学的资深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最后,周文丽副校长与杨万兵副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与会嘉宾与教师们合影留念,结束这次意义非凡的活动。
![](https://www.qiandaoriba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IMG_7270_resize-300x200.jpg)
据悉,“海外本土国际中文种子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实践”是经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批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负责的国际中文教育创新项目,通过深度参与海外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结合理论与当地实际提出改进方案引导海外教师,提升其教学效果并影响其他本土教师,实现从“种子”到“森林”的效果,进一步推动海外本土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