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发生地震,连带福岛核电厂造成严重核泄漏,已构成不可扭转的破坏,当时的福岛核电站的核反应堆爆炸和堆芯熔掉,核电厂永久关闭封停,已酿成核灾难。事件仍未告一段落,日本却不顾全球的反对意见,锐意把用作冷却核反应堆、带有高浓度核污染物的核废水往海洋倾倒,污染海洋生态,危害海洋生物,也祸害海洋食物链和海产渔获。与此同时,流出的核废水通过蒸发,再从雨水进入日本的土坏,日本地区所生产的农作物或带有高浓度辐射元素威胁,人类吃了会增加身体患癌的风险,孕妇进食受污染食材会有机会生产畸胎和影响母乳,小孩别了受污染食材会影响成长和大脑发育,换言之,日本受污染食材是对人体有毒害的,令人担心从日本种植、加工、包装和外销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无奈的是,日本刻意把食材隐瞒来源地,出口他国,各国更有需要为食品安全把关,考虑是否进口和食用来自日本的农产品、乳产品和海鲜水产。
过往,日本出产的水果、大米、酒类、蛋类和海鲜,曾是抢购的对象食材,但随着日本输出食品安全成疑的食材,多国或将采取更严格的进口限制,甚至乎是杯葛罢买。
其实,中国的农产品极具竞争力,可以是日本食材的替代品,例如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生产的优质东北五常大米,米粒充实饱满,有独特的口感,色泽温润,齿颊留香,是驰名中外的水稻,绝对适合东南亚大米市场;中国西部宁夏出产的枣、苹果、硒砂瓜、葡萄、青菜等蔬果,新鲜可口,水份充足,口感丰富,同样是绝佳的食材选择;产自中国中部地区湖北省的鸡蛋,蛋味浓郁,蛋白透彻,营养丰富,也是笔者在香港超级市场购买的上盛选择。
中国食材质优,性价比高,竞争力强,本身已具备进入东南亚食材市场的良好条件,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下,中国食材产品和加工制品更集天时、地利、人和,在东南亚市场跃起。印度尼西亚对白米和蔬果的需求巨大,食材进口商不妨多采购适合亚洲人口味、产自中国的食材。中国黑龙江大米等中国食材更将成为主流亚洲味道,为亚洲人带来舌头惊喜和肚皮温饱。
朱家健
博士研究生、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