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亲朋好友问我最喜欢新加坡的哪些地方 ?我随口可以说出许多,但在我内心深处,最喜欢的地方是和我的生活密切相关、遍布狮城的大小图书馆。图书馆已实行了电脑联网,你可上网享受图书馆的各类服务,如在你的书籍借阅期到期之前,图书馆会发送短讯给你,提醒你按时还书。这些新颖又高效的服务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方便,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图书馆的丰富多彩的书籍和杂志,在手机上方便地阅读或听书。
图书馆是青少年复习功课的好地方,经常可以看到穿着校服的中小学生在图书馆瑞安静地温习功课,可见在这里的学习效率比吵闹的课室要高。
除了提供丰富多彩的、各种语言的图书,图书馆每年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展览,新书发布会和座谈会,在6月到7月还举办“全国阅读运动”等。我参加的“新加坡文艺协会”经常利用主馆这一优质的公众交流平台,举办各类文学讲座,组织新加坡以及其他国家的作家资料展览等,使得公众能够在借书的同时,聆听讲座、欣赏展览,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图书馆编辑免费的导读小刊物,短小精悍地介绍新书上架,各馆将举办的活动精选,图文并茂。还特别为小学生和学前儿童制作了导读小刊物,精彩有趣、适合儿童阅读。
值得特别介绍的是国家图书馆的主馆,它位于繁华市中心的培英街和密骆路之间,建筑面积达5.8万平方公尺,于2005年落成,它由两栋16层的建筑物组成,每层楼均有一座天桥连接。四面均用玻璃幕墙、挑高天花板和风洞设计,以达致良好的采光和风调效果。在顶楼的天台上还建有多个空中花园,红花绿草,既美化环境,又能发挥降低建筑温度的作用;其设计曾荣获新加坡“环保成就白金奖”。
主馆的五楼开设了空间宽敞的大型礼堂,设有空中花园,室内种植了各类花草,玻璃幕墙可让读者在花园一睹窗外的风景,室内的中央空调把室外的高温热气都挡在
墙外,在听完一场讲座后,组办方在此空中花园提供免费的小吃和饮料,读者有一个极为舒适的空间互相交流、谈心、合影等,互动就在优雅的花园中怡然自得地进行。16楼顶楼上也设计了四面是玻璃幕墙的大礼堂,可一览无余地欣赏到新加坡市区优美的天际线和市中心摩天大楼以及大街小巷的全景。
前几年图书馆每年都举行一次书籍交换活动。公众把自己读过的书籍拿到国家图书馆的馆区,交换领取其他公众所捐出来的图书。在书籍交换日之前的两周,大家把不想保存的书都整理出来,带去社区图书馆,拿回来一张纸条,注明你捐了多少本书。到了书籍交换日,只见图书馆主馆的室外人山人海,我和朋友们也约好同去,挑出一大摞书,等待工作人员再次搬运出新书籍,反复挑选,终于完成选书工程,心满意足地回家。近年来图书馆对此活动做出调整,仍然鼓励公众把书籍拿到大型区域图书馆所特设的交换书架上,并可以从这个书架上找出心仪的图书带回家去,但供选择的书籍比较少了。
对新加坡本地的各种语言的写作者,在各馆提供专柜陈列出新加坡作家的作品。平时难得见面的写作者和刊物编辑们可从新书中了解到本地作家的最新作品及动态。如此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增强了本地写作者继续爬格子的自信心。特别是对于我们业余写作人,当看到自己的专辑、合着的书籍以及主编的书籍得以在各个图书分馆上架,内心的自豪感和感恩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唯有埋头努力笔耕,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方能回报国家图书馆对写作人的信任和厚爱。
回想起我的青少年时代,那时的中小学校只有简陋的阅览室。大学图书馆在我的心目中是个非常肃穆的地方,小时候我家住在大学的职工宿舍区,图书馆在大学校园内,需走很远的路。图书馆不是开放书架的,先要去那放着密密麻麻图书索引卡片的小柜子旁边,根据书名或作者名查出所要借阅的书的卡号,然后写在小纸条上,到柜台交给工作人员,他根据小纸条去书库找书。如果纸条上的书籍没有找到,工作人员还会拿出几本相关内容的书籍让我挑选,我选好书办完有关手续,借书才算完成了。
走笔到此,想起那年我们去美国参加女儿的大学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