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万万没想到,那高兴劲儿还没有过去一会儿,一个同学就说自己肚子有点疼,大家还开玩笑说:“不会是吃苹果吃的吧?”又过了一会儿,她还说疼,赶快把村里的赤脚医生王新民找来,王新民和我们可熟,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就找他,给上两片药一吃就好。王新民看病很认真,首先问了问肚子疼的位置,接着又问:“你们早上吃的什么?”“馍和稀饭”。他皱着眉头一边琢磨,一边念叨:“不应该呀!”只见他眼睛一亮,好像发现了什么:“你们刚才是不是去果园了,吃苹果了吧!”一语道破天机。“你怎么知道我们吃苹果了?”“因为,那苹果树刚刚打过农药,苹果上有农药残留,她吃的那个果子,可能残留农药多点,就有中毒的反应,你们吃的可能没有打上农药,所以没事。”我们一听“农药中毒”立刻紧张起来,“不会出人命吧?”赤脚医生一看我们那样,担心吓着我们,赶快说:“不会的,多喝点水就行了,以后不敢再去偷吃苹果了啊!”一次贪吃,留下了终身记忆,吃苹果必须削皮。
插队第二年的春天,我们接到了一次去果园干活的机会,高兴的不得了,因为果园的活,比较轻,还有点技术含量。一到果园,技术员告诉我们是给苹果嫁接,还真是个技术活,“我们能行吗?”“我教你们,用心学就会了。”只见技术员手拿一把小刻刀做着示范,一边口传心授,要求手要轻,先找好适合嫁接的位置,刻上一个丁字形,用刀尖剥离开划开的树皮,再把优良品种的枝条根部斜切45度,插入切口,绑上绳子就好啦。按照要求,我们做得很认真,像给一棵棵小果树苗做移植手术,其实嫁接起到的作用,就是改良树种基因,培植优良品种。
还是那年,麦收后,队上决定扩大苹果的种植面积,比原来那块试验果园大了好几倍,只见技术员用丈量尺测量着数据,在行与行的交汇点画上标记,我们负责挖坑,种树,一边干活,一边憧憬着未来村子的发展。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这些革命年代栽下的小树苗苗,见证着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长成了“摇钱树”,结出了脱贫致富的“幸福果”。
1998年暑假,我和同学锡琴回到了阔别28年的东井村。苹果产业让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得我们眼花缭乱。还是那块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黄土地,已经全部种上了苹果树,这时的洛川苹果已声名远扬,我们说:“从前是土里刨食,现在是土里刨金”。
东井村变了,村址搬到了公路旁,一排排的新窑洞,宽敞明亮,窑面都贴上了瓷砖,大气中透着豪华;“前程似锦”的对联,彰显着村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院子里停放着新买的三轮车;青砖铺就的甬道两旁,种满了鲜花;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乡亲们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一改贫穷落后的面貌。
时光荏苒快如梭,距离我们回村又过去了20多年。这些年,依托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家家的好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经常听说有的乡亲在县城买了楼房,有的开上了小汽车,还有的把精力资金投入到子女教育上,把娃送到了省城西安上学,乡亲们自豪地说:“我们也要学城里人,将来把娃送到国外去读书长见识。”
洛川是我们北京知青的第二故乡。苹果给家乡人不仅带来了财富,还有荣誉、更带来了“以艰苦创业为词,以创新进取为曲”的可歌可泣的奋进精神!相信洛川的苹果明天更香甜!洛川人民的生活明天更美好! 2023.2.10 写于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