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饺子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习俗,根据资料,中国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18世纪)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 12 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也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这篇小文不是教导大家如何包饺子,是想和大家分享饺子在我们眼中的无穷魅力。
对于我们来说,每年的包饺子是过春节绝对不能缺少的活动,不吃饺子就像没有过年一样。每家都会请一些亲朋好友一同吃年夜饭,而饺子一定是主角。虽制作程序复杂,费时费力,需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是为了大家能吃上一顿皮嫩馅鲜的饺子,为新年留下一个美丽的开头,饺子永远是个必须品,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过年吃饺子的习惯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坚持下来,成了过年的保留节目。
包饺子绝对是一个精彩有趣的团队活动,使得年夜饭的互动模式和 DIY 的成就感特别强烈。大家围着大餐桌坐在一起,边说边做,人人有贡献,1人和面,另2人负责馅料,包括洗菜/ 搅碎菜/ 调肉馅等,准备工作完成后,2人负责擀皮子,还有 2 或 3 人负责包饺子,还剩 1 人没事可干?那就让他去剥蒜。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属于和面和擀皮子部分。和面要和得不软不硬,刚刚合适饺子皮的用途,而擀皮子要外沿薄且中间厚,饺子皮的大小和薄厚必须均匀适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操作者至少要有 N 次包饺子的经验,才能包出皮薄,馅多,出锅后保证不露馅\不破皮的优质饺子。我发现多数中年人是包饺子的主力,而年轻一代虽然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蛋糕,因其父母都是包饺子高手,每次能吃到现成的,缺乏包饺子的热忱和实践,所以他们都不会包饺子,只能打小工。
聚餐如以饺子为主食,则为待客的主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为饺子馅已经包含了各类肉和蔬菜了,事先准备几个冷盘,饺子上桌就可以开饭了。大家的最爱吃的还是饺子,冷盘的作用只是美化餐桌而已。大家每人面前一个调料小盘,吃得满头大汗,摇头晃脑,饺子全部被扫荡一空,而冷盘鲜少有人动过筷子,无人问津。
将饺子大餐安排在除夕,则可以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节联欢的电视节目,如是初一,则看春晚的重播。如果聚餐的人多,还需要两个大锅子一同煮饺子,这样的良性互动,使得主人和客人打成一片,大家无拘无束,海阔天空,有表演天份的还可以在空闲时,表演个小品,托高档卡拉OK音响设备的音色美化功能,你如有唱歌的天分,可以一展歌喉,从包饺子到吃饺子的时间段,来个迷你演唱会。包饺子的那几个一边包着饺子,嘴里也不闲着,他们振振有词地讨论问题,唇枪舌剑,我看到过有人在包饺子时争论了许多极为深刻的哲学问题,吵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其他人可以自由加入,各自宣布自己的立场,这时,包饺子时段瞬时转为一场精彩的大专辩论会!当热腾腾喷香的饺子被端上桌,大家立即转移了注意力,投入到更重要的活动中去,这时候可没有闲功夫耍嘴皮了,真是民以食为天啊。
我们不妨做个对比,试想如果一家人准备的年夜饭是 10 道菜肴加上五谷米饭,那可怜的主厨和她/他的帮手,(一般由男主人或女主人担任)必需提前两星期开始采购和计划,冷盘需在前一天处理完毕,而那几盘蒸炒煎炸的热菜则必须在客人们都到齐了才开始出锅上桌,你看那些客人们在餐桌前坐立不安,想帮忙又帮不上忙,而大厨子和小帮工在厨房里脸青唇白地忙上大半天,跑出跑进地端菜上桌,当把最后一个菜肴端上桌,估计这二位也快晕倒了。
当今在新加坡,如想在大年夜吃 10 道冷盘热盘的人,均转移阵地,早早预订,到大酒楼去吃年夜饭。既然大家一窝蜂都去酒楼,酒楼也只好排出用餐表,每家使用餐桌的时间有限,比如你们正在边吃边讨论地球变暖这个深具意义的话题,正说到兴头上,走来一名服务生对你说,“不好意思,你们的用餐时间已结束,请速让位给下一批客人,请多多包涵。”大家只好立即中断谈话,把桌子上的菜三口两口地解决掉(那盘鱼不可以吃完),然后灰头灰脸地让位子。
由此可见,如希望能在家中自由地、悠闲地吃顿过节佳肴,请务必先苦练包饺子。
现如今的饺子种类可谓五花八门,新产品层出不穷,有韭菜/韭黄配猪肉,胡萝卜配牛肉等传统馅料,有加入鲜虾、鲜鱼、虾米、香菇、干贝、木耳等的改良馅料。如你到中国北方的特色高级餐厅去吃饺子,一般都要点“饺子宴”,就是把各种口味,样式和不同烹饪方法制作出来的饺子在一顿饭内一举攻下。饭量小的人,我郑重地建议你们不要去尝试,结果乃特别痛苦,看见别人一口一个花样,眼睛都不眨连着吃,而你吃了15个饺子则宣告吃饱,且需要作陪看着别人吃,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各位如真的想学学包饺子,可在网上查寻制作饺子的视频介绍,并多找机会参加别人家的饺子聚餐,观察完整的饺子制作过程,看高手如何包饺子,自己动手包上N次,各位就可悟出些门道了,这些技巧是靠经验的,“熟能生巧”。
饺子里的名堂实在是太多了,我这里暂时搁笔,专心捏饺子去也,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