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难得的一个晴朗天气,一大早发微信给英子,想和她一起游孤山。英子旋即回复给我一个开心的表情。我们约好,十点钟在青少年宫广场等候,不见不散。
英子如约而至。多年的闺蜜,每次我来杭州,总会和她有个美好的相约。
冬天的西湖较之以往,显得有些萧条。树叶子泛黄,甚至雕零。在瑟瑟的寒风中,过往的行人缩着脖子。头一天下过雪,此时,太阳在寒冷的空气中泛着没有暖意的光。杭城真正的冬天到了。可我们却在这样一个日子,兴致勃勃地走向了断桥。
当然,我们的兴致再高也高不过正在拍婚纱照的一对新人。那身穿洁白婚纱、露着美丽胳膊和颈项的可人儿,化了浓妆的脸在寒风中竭力地保持着若无其事的淡定微笑,幸福的人啊!这一丁点寒冷一定浇不灭她心头的爱情之火。
信步来到孤山。所谓的孤山,严格意义上来讲真的称不上是一座山,因为她的海拔只有区区38米,然而她却是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山虽不高,由于被外西湖和里西湖环绕,却成了观赏西湖景色的最佳之地。南宋理宗皇帝和清帝康熙在此营建行宫、御花园,占了大半个孤山。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此处改称为中山公园。
记不清有多久没有专程来此。平日里往往只是白堤苏堤匆匆一过,没有停下脚步对孤山加以细细品味。而这一次,悠闲的周末,加上一等一的玩伴,让我有了浓厚的兴致。
我们在名社(西泠印社)赏名人字画,了解历任社长之成就;去两馆(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和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参观,感受「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魅力;来到「放鹤亭」,遥想宋人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生活的逍遥快乐;驻足秋瑾墓,重温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之生平……我不禁惊叹:原来孤山不孤,人文荟萃啊!
在游人如织的景区的另一边,孤山的北面,游人稀少。过冬野鸭不知寒冷地在水面游来游去。就在这孤山之脚,里西湖边上,静静沉默着的一幢古旧的建筑,门边上是“林社”两个和建筑同样孤独的大字。光绪22年,杭州知府林启——著名的开明改良派官吏,因为留恋西湖的景致,自愿尸骨离乡埋骸于此,后人遂建社缅怀之。我和英子走进空无一人的房子,浏览了介绍,凭吊了这位令后人景仰的先人。走出房子,我们各自在林启塑像边留影,并美其名曰“与前杭州市长合影,沾点运气”。
沿着里西湖边小路随意行走,湖面残荷满布,湖水倒映着枯枝残叶。微风轻轻吹过,让这倒影变得交错纷杂,光怪陆离,像极了一幅朦胧的泼墨画。枯叶与残荷虽然给人以萧瑟之感,却让冬日的西湖于妩媚中平添了几许诗意,几许深远的意境。
湖畔的长凳子上,偶见几个老者端坐着,或沈思默想,或凝神读书,或提笔写意。随意走进其中一位,细观手中作品,却是一幅非常了得的钢笔画。与之交谈,方知这是一位美院的专业画家,他的周围,正有人在为他拍人物专题。这就是人文西湖啊,在你不经意间,随处可见文人墨客的身影。
那些闲适的市井百姓来此,虽然玩的没那么高雅,却也不失情趣。白堤两旁,放飞风筝的大有人在。一只只振翅高飞的风筝鸟,在白云飘忽的蓝天展露矫健身姿,让人真假难辨。那些放飞成功的玩家,看到周围的一片喝彩声,神情自有一种满足感。
冬天的太阳,起得晚,落得早,不到四点,已经挂在西天。刚刚减少的寒意,又逼近了。良辰美景如此短暂。我们该离开了,且待下次相约再来罢。
【作者简介】笔名睿枫,行医数十载且热爱文学创作,是个治病救人的同时笔耕不辍的人,研究疾病的同时关注人文的人,经受磨难的同时不改初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