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来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自古至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都会把教育后代作为重中之重。因为下一代的教育会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兴衰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当今世界,更是把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作为国家竞争的核心,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可以光耀门楣,为自己谋取更高人生价值和意义,也可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小时候,听爷爷讲过一个故事,后来当自己再一次读到的时候照样是感动和由衷地敬佩。清朝时,在山东一户贫困的农户家出生了一个男孩,父母并没有给他取正经的名字,因为姓武,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大家都叫他武七。他从小就想进学堂读书,但是,家境贫穷,无力供其读书,就造成他目不识丁,大字不识一个。长大后,吃尽了没文化的亏,更让武七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立下决心,排除万难也要入学,从此还有了一个更远大的理想——帮助贫苦孩子入学。
20岁开始,武七一边行乞,一边唱着不知名的歌谣,人们仔细一听,发现歌词里有“我将来要修个义学院”的内容。直到50岁时,行乞半生,他终于有了些积蓄,他没有想着拿这些积蓄来养老或者享受生活,还是一心想办义学,让穷苦孩子都可以免费进学堂。就开始建学堂,请先生。当时社会原因,有很多贫穷的家庭觉得孩子应该在家劳动,不愿把孩子送进学堂,武七甚至挨家挨户跪在别人家门前,请求把孩子送进学堂学习。
他的事迹后来被光绪皇帝知道,光绪也非常感动,特赐名“武训”,并受到皇帝嘉奖。后来,他的影响更大,接连办了三所义学堂。直到58岁去世,出殡当日,齐鲁多地官绅集体为这位传奇乞丐送葬,乡民自发送殡者更是多达数万人。下葬之时,五万民众哭声震天、山河落泪。很多孩子因为他的义学堂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记入中国正史的乞丐。为了纪念武训先生,在他的故乡有一所高中以他的名字命名——武训高级中学。
武训先生虽然自己目不识丁,但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用一生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得到改变,造福一方。
我有一个发小,小学三年级开始便是要好的同学。在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之初,他的父亲凭借敢闯敢干和自己的精明闯出了雄厚的家业,当时在我们市也可以说是首屈一指,那是八、九十年代,当时他家有两家工厂,一家造纸厂和一家水泥厂,生意如日中天。两家工厂总共有3000人以上,为我们当地的经济和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记得上小学时,我们家的日子总是捉襟见肘,父亲一个月只有不到一百元的工资,我们一家就靠着父亲的工资度日。但是,那时他家里已经有了三十几万的奥迪汽车,初中毕业时每个班要照集体照,吴同学带着自己的照相机也给我们拍集体照,90年代,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上万元的照相机,我们班的同学甚至连摸都不敢摸一下,生怕摸坏了赔不起。
和我们很多同学一样,吴同学也是独生子,在家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就像小皇帝一样,学习也从来不当一回事,那时还没有现在的贵族学校,所以,他和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家的孩子一样,上的也是公办学校。他凭着其父的家业,整天不学无术,最后也没有什么学业上的成绩。
2002年左右,突然听到一个消息,吴同学的父亲因为整日忙于生意场应付,每天烟酒过度,导致患上了癌症,不久就撒手人寰。莫大的家业突然一下子砸到了我同学的手上,自己感觉还没有长大,还是沉醉在那懵懵懂懂的世界里。一时不知道怎么应付,其母本来就是个农村妇女,任何企业的管理方法都不懂,一直在家相夫教子。这时,他的一些酒肉朋友就开始大展拳脚,给我的同学出谋划策,领着他各种玩乐享受。这些狐朋狗友也为他设下圈套,使用各种骗术,像赌博、假合同等。亲朋好友的逆耳忠言,他完全不顾。差不多三年的时间,吴同学就被拉落到谷底,可以说是已经身无分文。自己的工厂、房产、钱财都被骗光了。
如今,两家工厂仍然屹立在我故乡的土地上,只是早就换了主人。当年的朋友都已不愿再见到吴同学,见到他也退避三舍。他每次见到同学和朋友聊不了几句,就开始张口借钱,借给他的钱也都是有去无还。
这让我想起了《三字经》中的句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虽然是几句耳熟能详、浅显易懂的句子,但是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