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讯)民进党当局17日表示将对富士康处以罚款,原因竟然是富士康下属的一家大陆子公司“未经审查”持有了清华紫光集团的少量股份,而台当局可以所谓“基于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的考虑”禁止企业在大陆投资。尽管此前富士康已经表示将出售全部股份,但民进党方面依然不依不饶,要求富士康于19日作出“完整解释”,并暗示仍有可能继续对其予以罚款。
这件事从今年7月富士康披露股权信息便开始发酵。民进党当局像闻到腥味的猫一样尾随而来,台湾“经济部”和“国安部门”齐上阵,对富士康施加强大压力,试图阻止这起投资。当时有消息称,富士康正在准备资料送审,但“审查”尚未进行就已经有民进党官员对外放风称,“(投资计划)肯定不会通过”。试想一下,假如富士康投资的是某个美国企业,民进党当局还会提所谓“处罚”吗?它大概只会满脸堆笑地劝富士康“还可以再多投点”。
富士康的投资被民进党逼退,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最近台积电在美国设厂的事情。台积电跑到美国西南部鸟不生蛋的沙漠中设厂,两期投资总计要扔下400亿美元。富士康宣布投给清华紫光的8亿美元相比不过一个零头。对比两件事的结果和民进党所展现出的态度,简直是无比讽刺。民进党当局此前忽悠富士康赴美投资失败,现在又想再捅它一刀向华盛顿表忠心。
“安全因素”“产业发展”,这些民进党当局在投资领域设置门槛的套路和话术听起来很熟悉。今年以来,美国在技术领域对华频频使出落井下石的损招,民进党当局也有样学样,又是禁止大陆IC企业在台从事研发工作,又是声称要禁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还对在台陆企进行所谓的“突击搜查”,声称是为了防止大陆挖走高科技产业人才。在民进党当局为自己充当华盛顿“马仔”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台湾民众和企业却在为这一切埋单。
以芯片为例,在华盛顿所拉拢的芯片“四方联盟”中,台湾对中国大陆贸易依存度最高。台湾地小资源有限,芯片产业作为为数不多的核心产业,根本经不起折腾。然而面对华盛顿以价值观同盟为名重构产业链自肥的种种措施,民进党当局不但连一个不字都不敢说,相反配合得比谁都积极,助纣为虐打压大陆芯片产业比谁冲得都靠前,其不惜割肉献媚的丑态令日本、韩国等都觉得尴尬,也将台湾企业置于缺乏保护的“裸奔”状态。
但无论从目前还是从长远来看,中国大陆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两岸的贸易金额十年翻了一番,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居高不下。近些年来,中国大陆在半导体、新能源、高端新材料等“硬核”科技领域集中发力,也吸引大量台商台企到大陆开展新一轮投资布局。这样的好事最让民进党当局睡不着觉,它害怕两岸经济融合,害怕大陆的磅礴经济和文化吸引力轻松转化为对岛内的政治和人心吸引力,因此千方百计要“脱钩断链”。要挟打压富士康,本质就是民进党当局搞的“去中国化”的一部分。
这些年,民进党当局为斩断两岸经济联系已经出台了不少恶法歪法,给大陆企业到台投资以及台企赴大陆投资设置了重重障碍,也的确引起了一些麻烦。但民进党当局的逆流而动,并不能改变两岸经济加速融合的历史大势。大陆市场潜力巨大,台商台企到大陆投资,光江苏宿迁一地就有数百家,想给这些企业全都使上绊子,民进党当局有这个实力吗?包括富士康在内的无数台湾企业投资大陆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反观迫于压力去美国投资生产的台湾企业,有几个成功案例?
此次民进党当局揪着富士康这笔“沧海一粟”的投资不放,显然更有杀鸡儆猴、恐吓其他岛内企业的意思。但抽刀断水水更流,政治权谋终究阻挡不了经济规律。过去李登辉“戒急用忍”没有“戒”掉两岸经贸交流,陈水扁的“有效管理”同样“管”不住两岸经贸交流。与这些政治操弄同时出现的,是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的一幅更广阔图景。这是走火入魔的民进党所不可能阻挡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