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美国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声称双方要“协调一致应对中国的挑战”。法美重要外交来往专门提到与中国的关系,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话来说是“拿中国说事”,确实耐人寻味。须知,这次马克龙访美是有两国重要的问题或分歧要解决的,却将靶标针对第三方,究竟是什么情况?
12月1日,拜登在白宫会见了马克龙,国宴的场面十分华丽,对马克龙给足了面子,美国媒体称美方“以可能提供的所有礼仪向马克龙致敬”。美方如此动作所为何求?
马克龙是在法美关系恶化亟待修复的背景下访美的。去年9月,美国背着法国与澳大利亚达成建造核潜艇的协议,令已与澳政府签有巨额国防合同的法国损失了数十亿美元。法国犹如背后被捅了一刀而勃然大怒,召回了其驻美大使,令法美关系陷于崩溃边缘。双方关系好不容易出现回暖迹象,美国最近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又给美法关系乃至美欧关系予重重一击。这种情况发生在美国正千方百计广泛联合盟友一起对付俄罗斯和中国的时候。在德国总理默克尔退休和英国退出欧盟之后,马克龙现在是欧洲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要拉拢的主要对象,美国不能不以厚礼相待,而马克龙俨然肩负着使命在拜登面前为欧盟发声。
今年8月美国出台的总价值达750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意在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吸引全球企业流向美国。部分条款涉及美国政府为本土电动车产业提供高额补贴,并将进口电动汽车排除在补贴名单之外,试图大幅提高美国对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吸引力。欧洲各国领导人对此感到震惊,认为法案涉及贸易保护主义。马克龙有意在与拜登的谈判中打“中国牌”。据法国外交官透露,马克龙告诉拜登:“你不能既要求我们在中国问题上帮你,又对我们实施通胀法案。”马克龙还抱怨“美国生产廉价天然气,却以高价卖给我们。美国在某些领域提供大量补贴,使我们的产品缺乏竞争力。”补贴措施将导致欧洲正在推进的新能源项目面临终结,马克龙此访的目的是向美方强调《通胀削减法案》的后果,谋求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马克龙访美被视为美法重塑盟友关系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尽管法美领导人热情拥抱、欢迎仪式和国宴隆重盛大,张扬秀“友谊”,法方还为这“罕见礼遇”和法国独享的“荣誉”沾沾自喜,但在涉及双方存在严重分歧的那些棘手问题上,气氛就不那么轻松了。《巴黎人报》称:“一涉及两国自身利益的问题,会晤就蒙上了一层阴影。”事实是,拜登与马克龙在白宫举行的3小时会谈,未能解决《通胀削减法案》引发的分歧。拜登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公开宣称,不会因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引发欧洲国家不满而“道歉”,但可以对法案内容进行“微调”。至于如何“微调”,拜登语焉不详。美国民主党议员也表示不会修改这该法案,还说这一法案在美国选民中“广受欢迎”。
这就是美国。美国的霸凌和霸权不仅仅是针对战略对手,也针对自己的盟友。
法国媒体由此感叹,对美国这样的盟友,靠单打独斗不是办法,而是要靠集体发声。“要靠我们的规范化能力和消费市场,欧盟27国须团结自主才会更加强大。”
为掩饰弥合分歧的失败,拜登和马克龙在公开场合都试图将焦点集中在乌克兰局势和对中国的政策上,以制造表面上的一致。双方在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共同谴责“俄罗斯发动的非法侵略战争”,并重申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各种援助。在记者会上,拜登呼吁“保持团结,共同反对俄在乌克兰的暴行”。马克龙则称:“我们共同的命运是共同应对世界挑战”,“法美两国是为自由而战的姐妹”。
至于“拿中国说事”,实际上反映了法方的无奈。联合声明中有关中国的措辞,是美国一贯对华政策的套话的翻版,并没有展示法国的独立自主,而是表现出对美国的依附性。法国让出部分自主权,能否换来美国的真诚相待?历史的经验和眼前乌克兰危机的现实,说明了一切。这不仅仅是法国,也是整个欧洲的悲剧。马克龙访美和近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是欧洲试图在中美之间搞大国平衡外交的手法。
美法虽然展示出双方具有共识的一些政策主张和实际举措,但也体现出美法在诸多领域依然存在深刻分歧。为在大国竞争中谋求有利的地位,不坚持战略自主,却靠左右逢源而丧失战略自主,绝不是欧洲应当寻求的“灵丹妙药”。
禾木
2022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