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时隔三年之久,印尼玛琅穆罕穆迪亚大学(以下简称为UMM)迎来了疫情之后的首批国际留学生,这批留学生来自于34个国家和地区,UMM大学十分重视,特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此次欢迎仪式其中一个环节为由留学生学长、学姐们用昂格隆演奏优美的歌曲并献唱《Tanah Airku》(中文翻译:《我的祖国》),由于疫情期间人数有限,特邀请在此任教的玛琅孔院中文老师宋佳兴参加,在玛琅孔院的大力支持下,宋佳兴老师收到邀请后欣然加入,并与留学生们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学习和排练。

昂格隆(Angklung)是印尼的一种乐器,官方中文名称为:印度尼西亚摇竹,主框架以竹子做成,用藤条悬挂着两节到四节竹筒,竹筒由工艺大师精心切割削尖,目的是让竹框摇动时产生特定的音调。昂格隆与印尼的传统习俗,艺术和文化身分认同密切相关,常在水稻种植,收获及割礼仪式上演奏。制造昂格隆的特殊紫竹必须在一年中蝉鸣的那两个星期中砍伐,需取离地面至少三节以上的部分,以确保根部可以继续繁衍。这项技艺以口述方式代代相传,但已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参与传承。演奏昂格隆可促进演奏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尊重的精神,并提高纪律,责任感注意力,想像力和记忆力以及对艺术和音乐的感受力。
因为每个昂格隆只产生一个音符或和弦,为了可以演奏曲调,需要几个人共同合作。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学习过程中,宋佳兴老师与留学生们精诚合作,互相帮助,从最初的识谱、记谱,到后面演奏出悠扬美妙的乐章,每一次点滴的进步,都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虽然排练过程中,偶有求成心切的心思作怪,大家会产生些意见分歧和摩擦,但一想到这些不愉快的初心也是为了更好的合奏出音乐,大家又立刻冷静下来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在这些时日的相处中,大家不仅合作得愈发默契,也更熟稔和亲密,对彼此国度的文化也愈发了解。比如有次练习前,天降暴雨,所有人来到教室时全身都湿漉漉的,但没有一个人为此抱怨,还趁机聊起来,印尼下雨后,就会出现很多小飞虫,而印尼东爪哇人民会食用这种虫子,并把话题拓展到各自国家的饮食习惯。那个时刻,整个教室的氛围都非常温馨,宋佳兴老师也不禁感慨“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国与国友好往来的民间大使啊,只要我们加强了解与沟通,就不会被谣言和虚假信息所蒙蔽。各国民众相处融洽,世界的和平也就多了一份保障。而这,也是我们国际中文教师的使命之一吧,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个人不再对中国有误解和敌视。正所谓‘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有趣的是,在练习后半段,所有人告别时都要用一分钟的时间,因为会分别用汉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印地语和印尼语来说“再见”。那个画面十分好笑,但想起来心里也暖洋洋的。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个多月的练习时光转瞬即逝,时间来到了11月29日,印尼当地时间晚6点,本次欢迎仪式正式开始,仪式总共分为三个环节:昂格隆演奏、UMM校长致辞发言和为优秀留学生颁发奖品与奖金。玛琅孔院UMM教学点宋佳兴老师和留学生们身着印尼各岛的传统服饰,进行了表演。
伴着动人的乐曲和歌声,大家都深受触动,每个人用印尼语唱出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与爱恋:“我不会忘记我的祖国,我一生都记得,即使我走远,它并没有从心里消失,我爱的土地,我感激你。尽管我住在许多国家,人家说的是名言,但我的村庄和家,这就是我感到快乐的地方。我的土地我不会忘记,我以你为荣,我爱的土地,我感激你,我很感激!”
通过这些天的练习,玛琅孔院宋佳兴老师也不禁有感而生:恰如歌词所唱,无论我走多远,无论我身在何地,我都牢记我是炎黄子孙,我都铭记国际中文老师的职责与使命!我相信,在玛琅孔院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消弭对中国、对孔院的误解,让汉语之花,盛开在印尼这个千岛之国上,盛开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
编辑/玛琅孔院 陈恩楠
图 /玛琅孔院 新闻组
文 /玛琅孔院 宋佳兴
审核/玛琅孔院 廖桂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