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老卖老”是一句成语,意思是仗着自己年纪大而肆意放纵,卖弄老资格,轻视别人。出自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我仅让你说几句便罢,则管里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的说个不了。”由此可见,倚老卖老现象古已有之,时至今日仍屡见不鲜。
最近看了某君所谓“永不生锈的打狗棍”,笔者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对《千岛日报》大肆抹黑谩骂,含沙射影,自以为用词“巧妙”,实则充满污言秽语,低俗不堪,非“文化人”所为。曾听人谈起,某君本是华校老教师、老媒体人,所以在其从事记者工作期间,《千岛日报》几乎是毫无保留的尊重与支持,版面大小、图片多少,甚至是刊登时间,都竭力满足其要求,有时因其所谓紧急的“重要稿件”,编辑、排版员毫无怨言加班等待几小时;在其有意告老退休或是身体抱恙入院期间,《千岛日报》也给予了无私的关怀与帮助,可谓不曾有半点亏欠。而今某君所作所为,仅因未满足其无理要求,刊登一些不合时宜的文章,是非不分,实在令人寒心。
某君喜写时事“言论”,尤其关于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热点问题,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时事评论对写作者要求极高,不仅需有过硬的文笔功夫,还应具备全面的知识背景;需从客观全局出发,实事求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自圆其说,以理服人。不能按照个人的喜好看问题,以“骂街式”的方式,将媒体作为宣泄不满情绪的工具。
怎奈某君执拗,言语偏激,对时事热点一知半解,文中夹杂大量“汉奸”“走狗”“贱人”“八婆”“泼妇”这类低俗或敏感词语,甚至有将他人文稿大段原文“照搬”之嫌,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若三五好友闲聊,这些确可当作不错之素材,但媒体负有引导舆论、弘扬文化之责,遣词造句皆有底线,不可能只为某君“私欲”服务。曾听闻,编辑若对文稿稍作修改或删减,其便会言语责备,大骂一通。即便如此蛮横无理,编辑仍对其尊重有加,不厌其烦,细心安抚解释。可最终换来更多责难与抹黑,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俗话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人到老年虽不求大有所为,但起码也要做一个睿智善良的老人。若凡事以“年龄大、资历深”自居,处处摆架子,无理狡三分,逞口舌之快,还处处挑拨是非,实在不可取。
正所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希望某君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再胡搅蛮缠,无理取闹。是受人尊重,还是为老不尊;是“口碑载道”,还是“晚节不保”,只在一念之间,劝君慎重选择,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