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闻,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西区Kalideres发生了一件极不寻常的惨事,华裔家庭一家四口饿死多日才被发现。的确,这在素有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华裔社会实属罕见,引起广泛关注在所难免,听了心里也甚感沉重。
但这惨事会让华人同胞蒙羞,那也未必。有的人痛不欲生,认为生活没意义,寻死以求解脱常会发生,这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但对于让长者有尊严的安度晚年,的确是近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坊间常传,死前不要将财产过早给儿女,也是自保一法。身边有钱,身体健康,乐观能自理,那是基本条件。
至于长贫难顾,久病无孝子的问题,那就要靠政府的德政做主力,民间慈善团体为辅助。在印尼,政府无力,民间慈善团体只能多出力。佛堂、教会、慈济以及各同乡会,其实都一直在默默地进行善举。
而在香港是政府给力!有长者生活津贴、综援、房屋津贴、交通津贴、医疗劵,林林总总。一言以蔽之,生活在今天的香港老人有福了。而民间慈善团体也有很多关爱的慈善家。“泰山公德会”是赞助癌症病人为主,各同乡会是关怀会员的健康出行,而由万隆乡亲王钦贤先生创办的“侨爱基金会”,是专注老侨生的健康和生活。比较大规模和历史悠久的,首推“保良局”,除了办学校、建医院、办幼稚园等。有些善长还在社区建老人中心,聘请专职人员组织和推广老人的多项活动。关注独居老人,常与中学生、银行职员及其他机构做探访的工作。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反过来也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苦乐百态认识。
类似“基金会”的方式好处多。善长形同开多一间公司,进行慈善的工作。不但可以避免外界的误会,以为是为富不仁。另一方面,可专注开展自己的生意,赚多点钱再加力。
近年来,消费主义狂吹,叫大家尽量消费享乐,优良传统也快消失了,为此家庭伦理悲剧不断发生,十来岁的孙子为要钱上网玩,竟将外公勒死,令人震惊心痛,今天我们还可以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吗?
为什么要“助人为乐”呢?人之初,性本善!恻隐之心,同情心是与生俱来的!孔子要我们互助友爱,要忠信。这些是人的本性,施比受更满足受惠!这些优良传统不但要认真学习,参加探访老弱病残的义务工作,也要成为增加感性和理性的锻炼,并长期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