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讯)“我小时候觉得中医特别‘神奇’,通过望闻问切就能诊断疾病,疗效还特别棒。”冬日上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七诊室内,印度尼西亚华裔学生洪婉晴在老师指导下第一次为两岁的幼童问诊。尚不熟悉的她经过数次努力,才成功将食指顺着患儿指尖滑向虎口,辨清其指纹变化。
今年是洪婉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的第五年。这位印尼姑娘介绍,虽然家乡廖内群岛并无中医院,但出生于华裔家庭的她从小便与中医“亲近”——家人感冒后会在当地诊所购买中成药,妈妈煲汤常加入中药材,去首都雅加达甚至能体验正宗针灸。
“高中毕业后我提出学习中医,得到父母一致支持,因为中医是受人尊敬的职业。”谈及为何选择地处中国内陆的成都,洪婉晴说,成都中医药大学有美国、葡萄牙、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学校并没有为留学生单独设立班级,大家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在交流中可以更了解中医、中国文化。
洪婉晴宿舍的书桌上,《针灸学》《病理学》等教材已被翻得卷边,电脑旁一座画满穴位的高大人像十分醒目。她介绍,“神奇”中医的学习之旅和自己想的并不一样,除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等中医课程,还要学病理学、生理学等西医理论,以便在未来行医时中西医结合,更好为患者问诊开方。
用脚步丈量城市、在大街小巷寻找特色美食,是洪婉晴在成都求学期间的又一爱好。当日实习结束后,洪婉晴前往某老字号甜水面店。“在印尼上了一年网课,再回成都发现变化好大,新开通的地铁线让出行更方便,但也更容易迷路,学校附近又多了几家马来西亚、泰国餐厅,不变的是我爱的甜水面还是这么筋道,好吃的还是这么多。”
受益于中医学习,中医养生理念也悄然融入洪婉晴的生活。“回印尼和朋友出去玩,大家会觉得我很奇怪,竟然三十多(摄氏)度的天气还喝热奶茶。”洪婉晴说,自己来中国前习惯喝冰咖啡,而现在变成每天八杯热水的“佛系养生”。此外,她坚持在早上起床后打太极、练五禽戏,非考试时间在22时左右上床睡觉,因为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有自己的休息时间”。
洪婉晴说,虽然已经学习五年中医,但中医对她而言依旧“神奇”,特别是见证中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成效后,自己愈发喜爱中医。“很多印尼人确诊新冠肺炎后会吃连花清瘟胶囊,喝藿香正气液,有一段时间这些药在印尼特别难买到,好在现在加大了供应。”
据了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6个区域的21名国际专家评估,中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降低轻型、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缩短病毒清除时间,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临床预后。而“十四五”时期,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这将为中医海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对于雅加达发达的针灸、火罐,能问诊开方的中医医生并不多。除了华裔,越来越多的印尼人开始选择中医。洪婉晴透露,自己实习之余正计划报考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我想精进医术,回家乡当一名好中医”。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