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讯)二十国集团(G20)峇厘岛峰会召开之际,一枚来历不明的导弹落入北约成员国波兰,并被指来自俄乌战场,引发各国关注。七国集团和北约领导人16日召开紧急会议,紧张氛围升温,引外界担忧事件或令G20峰会重点跑偏,使参会者失去共识无法达成联合声明,惟当日下午峰会闭幕,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峇厘岛峰会宣言》。受访专家表示,这显示波兰导弹事件未使G20重点发生偏转。
多家波兰媒体15日报道,有导弹在波兰境内爆炸造成两人死亡,部分媒体称导弹为俄制,怀疑是当日俄军轰炸乌克兰时落入。波兰政府发言人随后确认,导弹是在当天波兰东部靠近乌克兰的边境地区爆炸,但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谁应该对此负责。波兰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总统杜达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并有部分波兰军事单位提高了战备等级。
同此前多次“罗生门”事件发生后一样,俄乌双方互相指责。俄罗斯国防部否认俄制导弹坠入波兰居民区,称有关报道是蓄意挑衅,目的是让局势升级。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在发表全国讲话时称,这是“非常严重的升级行为”,是对北约安全的严重威胁,呼吁欧洲采取行动。乌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在推特发文称,事件是俄罗斯蓄意策划,并伪装成“错误消息”。
美国方面,白宫及国务院、五角大楼当日均表示正在调查。16日,拜登在七国集团紧急会谈后发表讲话称,波兰境内爆炸的导弹“在轨迹上不太可能是从俄罗斯发射的”,美方继续调查。美联社同日发布消息,称三名美国官员表示,初步评估显示,击中波兰的导弹是乌克兰军队向来袭的俄罗斯导弹发射的。
“迷路”的导弹可能来自何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16日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波兰是北约成员国,而北约《第五条款》规定对一国攻击即是对所有成员国攻击,俄罗斯绝不会自找麻烦,不可能故意攻击,最多或是受训不足的新兵造成操作故障。另一种可能是波兰和乌克兰借此炒作,试图将北约卷入战场。
王义桅指出,波兰与俄罗斯旧怨颇深,且同样与俄接壤有唇亡齿寒之感,因此在俄乌开战后,波兰表现得相当积极活跃,包括对乌军援、出资接纳乌难民等,可以说是重要的间接参与方,近期乌克兰反攻,料波兰是希望将事态扩大,使北约卷入攻击俄罗斯。乌克兰方面也存在同样的动机,或透过在外流亡人员及雇佣军对外联络,与波兰一起策划事件。
事件发生后,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发声,表明会全力支持波兰,准备好保卫北约领土。北约波兰政府发言人米勒则表示,波兰正考虑启动《第四条款》以回应事件。事件会否引发俄乌局势升级,北约与俄罗斯直接冲突?
王义桅直言,北约曾多次启动《第四条款》,但该条款为当任何成员国感到受他国或恐怖组织威胁时,可要求所有成员国商讨如何应对,主要起到威慑作用。至于《第五条款》,北约历史上唯一一次启动是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不会轻易启动,也难以得到所有成员国的通过,北约不会轻易出兵。
值得关注的是,事件恰发生在二十国集团(G20)峇厘岛峰会召开首日。本届峰会原本旨在探讨如何将全球经济拉出衰退泥潭。导弹落入波兰消息传出后,与会者除了拜登在峇厘岛紧急组织G7和北约领导人会谈以外,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亦表示,将在峰会期间召集欧盟领导人开紧急会议,正在出席峰会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也称,与波兰领导人取得联系,正在了解情况。外界担忧,会议重心恐偏离转向俄乌冲突,加剧与会国立场分歧,导致会后的联合声明难产。
G20峰会16日下午闭幕,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峇厘岛峰会宣言》,确认G20是全球经济合作主要论坛,重申就再次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开展合作的承诺。成员认识到有必要通过承担集体责任、采取合作举措,以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应对全球挑战。宣言强调,这场战争正在导致人民严重受苦并放大了世界经济现存的脆弱性。
王义桅分析指,事件发生的时间点,是在俄外长拉夫罗夫提前离开峇厘岛峰会现场、G20联合声明还未发出之时,刚好能产生影响,这正合乌克兰希望在G20声明中严厉谴责俄罗斯的意图。
不过,王义桅续指,从最终发布的宣言内容来看,重点放在全球经济复苏,俄乌冲突所占篇幅不长,且对俄的措辞比预期委婉缓和得多。“西方原本想用大篇幅、强烈语言谴责俄罗斯,但那会造成很大分歧,俄罗斯不可能答应,也偏离了峰会主题。G20成员最终能以共同联合声明的方式发表宣言,已证明峰会未受波兰导弹事件影响,西方已不可能操控议程。”
王义桅认为,中国起到避免G20峰会主题偏离的关键作用,而本届东道主印尼,以及下届轮值主席国印度,以及南非、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也都希望避免关注焦点偏离,让峰会发挥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应有作用。(香港中通社记者 王丰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