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正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在人类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刻,三场国际重要外交活动在东南亚国家举行。确保会议不离题,为应对全球性危机提出良方,是世人对与会各国领导人的殷切期望。
11月8日至13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15日至16日在印尼峇厘岛举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18日至19日在泰国曼谷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各国领导人将在这些会议上共商关系人类命运的全球治理的大事,由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会期间,习近平同多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的会谈是拜登就任总统以来,中美元首第一次面对面会晤。在中美紧张关系持续升温之际,两国元首的直接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重大消息无疑为此次东南亚大聚会增添了色彩和分量。
同一段时间在同一地区安排多场国际会议,颇为罕见,这些会议在时间和地点安排上显然有巧合的成分,但都在亚洲举行,这一点之所以引发关注,并不是偶然的。
当前全球面临严重的挑战就是和平受到严重威胁,发展遇到重大障碍。在欧洲的乌克兰发生了令人担忧的战事,俄罗斯对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支持的乌克兰,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至今战事仍胶着,和平前景不明朗。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国在全球推动阵营对立、对抗,鼓噪甚至拱火要将所谓的“乌克兰模式”复制到亚太,战火有蔓延扩大的风险。
同时,能源危机、全球大通胀威胁以及经济衰退风险等,令全球治理笼罩阴霾。美国为抑制通胀不断加息,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资本流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海外融资成本上升。美国近期推出的充满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法案,对自由贸易体系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革命的深化以及地缘冲突与技术竞争相互纠缠,使冷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面临多重挑战,全球治理出现更多新课题。
在“地缘政治风暴非常强烈”的大环境下,亚洲虽然受到波及,但相比之下,仍保持了总体和平稳定以及合作共赢的包容性发展的势头。在经贸上,区域合作稳定运行;在国际关系和安全问题上,尽管不断受到域外力量的挑拨和煽火,东盟和中国“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取得重大进展。亚洲治理的重要经验就是求同存异、互利合作。亚洲成了全球变局和乱局中的一片“绿洲”。
亚洲的相对和平和发展以及为了维持这一良好局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经验,为全球所重视。国际重大会议汇聚亚洲,凸显了亚洲国家在全球治理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希望会议能为世界提供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为应对世界乱局和变局提供“亚洲经验”。因此,此次东南亚“风云际会”被称为“全球治理的亚洲时刻”。
在大国博弈的年代,如何在大国之间坚持战略自主,考验着各国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日升的亚洲国家的智慧。有迹象显示,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把对抗性思维和地缘政治带入这些重要多边会议。美国总统拜登与会,就是要扩大美国影响力以抗衡中国;他在G20峰会上准备提及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包括俄乌冲突、人权和朝鲜核计划等;英国和欧盟计划在峰会上“尽一切可能”孤立俄罗斯。各国需要警惕个别国家企图“塞私货”,炒作国际政治安全问题来冲淡甚至带离会议主题,而是应聚焦主题,共商发展合作大计,抵制拉帮结伙、挑动阵营对抗的伎俩。印尼总统佐科维指出:“G20不是政治论坛,而是共商经济和发展大计的舞台。”印尼《雅加达邮报》文章的标题是:“G20领导人,来峇厘不要只是为了吵架!”
在全球多元化的环境下,相互尊重、互利合作、为全球治理贡献良策,应是亚洲国家恪守的理念。当前,全球危机频发、大国竞争愈加激烈,一些亚洲国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而成为被“拉拢”甚至“威逼”的对象。如何顶住压力避免“选边站”,以及如何维护东盟中心地位,对这些国家而言是很大考验。
世人期待“亚洲时刻”能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及弥合地缘政治分歧开出处方良药。三场会议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各国领导人应积极履行责任担当,本着建设性态度开展对话,紧扣峰会的初衷和使命,围绕当下世界面临的一些最严峻的共同挑战,坚持建设性的讨论方向,为维护全球和平稳定做出努力。把政治对抗带到会场上,是对这个宝贵平台的严重污染。
禾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