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讯)11月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将在印尼峇厘岛召开。本次峰会的主题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在近年来国际局势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加上疫情影响,如何加强疫后重建和促进经济发展,成为这次峰会焦点之一。
面对近年“逆全球化”现象,加上疫情之下,各国似乎都被“隔离”了。谈及如何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美国法律学者、律师张军对香港中通社记者表示,虽然G20未必能解决各国之间的所有问题,但这次峰会这么多国家首脑愿意去,反映各国还是希望透过G20框架,找寻一些共识和解决之道。
G20成员合计占世界GDP的80%以上、国际贸易的75%和世界人口的60%。但在张军看来,G20各成员之间发展本来就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希望得到发展中国家在很多议题上的配合,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得到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在很多问题上他们的诉求不完全一样,再加上三年疫情下来,自己本国很多事情都自顾不睱。
欧美大部分国家对疫情已采取开放政策,已进入后疫情时期,首要是如何振兴本国经济。但全球经济产业链疫下受到冲击,世界制造业分工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所以在推动更为积极的一些全球性议题,包括环保等方面的政策,还是有些困难。
至于国际间经贸合作、减少关税等议题,能否达成一些谅解?张军分析说,发生疫情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暂时看来这个时机还未到。
此次峰会备受关注的看点之一,还有在俄乌战事持续下,俄罗斯在峰会上会有何表现。目前已证实的消息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不会出席峰会,可能会派外长拉夫罗夫出席。张军预期,G20峰会能否对乌克兰问题的政治解决提出一些实质性方案,还有待观察。相信各国会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建议,毕竟G20峰会为各个国家宣示自己立场,提供了非常大的平台。
外界也非常关注中美元首会晤。张军表示,中美领导人有三年没有进行面对面的对话,G20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因为不论政治现实如何,能够促进本国与世界经济发展,肯定是一件好的事情。因此,能够实现中美领导人会面,肯定有积极意义,但一次会面并不能解决所有中美面临的众多问题,要现实看待。
谈及G20对中国本身的意义,张军认为,近年以来,中国高层在疫情期间比较少出席国际一些重大峰会。这次能出席G20,对疫后世界发展和中国本身,都具有积极意义。因为疫情过后,还是要发展经济,而且中国经济已经跟世界密不可分,中国和各国领导人能够在一起交换意见,肯定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 香港中通社记者 周文菁 施鑫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