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M中文角是印尼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玛琅孔院”)教学点玛中大学的UKM活动组成部分,旨在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包括其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及社会生活等。本学期,UKM中文角已经开设了四期有关中国文化的专题讲座,分别是第一期“中国的教育制度”、第二期“中国历史之唐、宋、元”、第三期“中国街头时尚文化”和第四期“走进端午节”。而接下来,UKM中文角的工作人员也在筹备更加精彩的中国文化专题讲座。
2022年5月6日,玛琅孔院教学点玛中大学的UKM中文角邀请玛琅孔院教师陈恩楠为玛中大学的同学们开展了本学期第五期讲座——“探寻中国书法”。中文角的工作人员向同学们征集想要了解的中国文化,而“中国的汉字和书法”相关话题被很多同学所关注。工作人员告诉陈恩楠老师,玛中大学的很多学生都热爱中文及中国文化。但谈及中国的汉字和书法时都会有很多问题。因为中国的汉字是典型的方块字,笔画繁多,书写起来不容易。进而同学们在上汉字课时也有些吃力,面对笔画繁复的汉字,竟不知所措。所以想在中文角活动中了解一下中国的汉字及书法文化,加深对其的印象。因此,中文角特意邀请玛琅孔院教师陈恩楠老师为同学们开设有关中国汉字和书法的专题讲座。讲座伊始,陈老师先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对于中国的汉字和书法,你们有何了解?”有同学回答说,我知道仓颉造字;还有同学说道,书法就像画画一样。陈老师非常认可两位同学的回答,的确,中国的方块字就是一幅幅画卷,它们由原始的图形演变而来。陈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短暂的一个小时讲座活动,同学们能够对汉字及书法产生一定的兴趣,不要再对写汉字和上汉字课产生畏难情绪。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爱上中国的汉字、爱上写汉字和爱上汉字课。
陈恩楠老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本次专题讲座的主要内容,分为书法的起源由来、分类发展和有关汉字与书法的艺术三个部分。陈老师开门见山,介绍到中国的汉字及书法的起源和由来。中国的书法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这一概念,原来是专指毛笔书法的,相传秦国蒙恬取中山兔毫造笔,毛笔是他发明的。而书法是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是按照文字特点和含义、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而成的艺术作品,独具表现力。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字为语言文化的传播保存创造了条件。书法随文字而诞生,为书面语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书法的第一批作品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所以,陈老师告诉同学们,为什么写汉字就像画画一样,因为汉字源于古时的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具有生动的形象。
讲到这里,有的同学提问说,“那古代人们书写汉字会用什么工具呢?”陈老师回答道,“这正好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内容。”讲座自然而然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文房四宝。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湖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徽墨”名满天下。纸,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发明,“宣纸”仍然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的手工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在国际上“纸寿千年”的声誉。砚,俗称砚台,是中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
紧接着,陈老师谈到讲座第二个部分——书法的分类发展。在这里,陈老师举了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两类。首先是硬笔书法:硬笔笔尖的材质比较硬,它的线条变化没有软笔多,线条细微字型也要小,易控制。其次是软笔书法:因为毛笔的笔头很软,所以毛笔能变化出丰富的线条,通过笔的高低起伏,按笔与提笔,画出不同形态的线,有粗细的变化等等,在书写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更多重的变化与美感。并且陈老师还为大家讲述了两类书法应如何持笔书写及其作品的展示。然后,陈老师介绍了毛笔书法现在一共有六种书体,即行书体、草书体、隶书体、篆书体、楷书体和马书体六种。通过图片的展示,陈老师为大家区分了六种不同书体的特点。
时光如匆匆流水,很快讲座就到了最后一个部分,陈老师呈现一些有关书法的艺术作品。书法艺术,是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都表现着不同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中国的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总结起来这些书法艺术的特点就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声的乐,无图的画”。陈老师推荐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商场或文具店购买一些书法的用具。然后在家里试着写一写不同书体的书法。只有自己动手操练,才能真正感受到书法“提、按、挫”间的无形的力量。因为中国的书法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汉字文化,同学们可以从中学习到、感悟到中国汉字的魅力。
陈老师给同学们呈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书法艺术,有书法与绘画结合的作品、有书法和诗歌结合的作品、有书法和篆刻结合的作品。中国的艺术是一种多元融合的,体现民族区域特色。多种艺术形式相辅相成,形成了底蕴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文化。陈老师希望通过此次中文角讲座,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中国的汉字和书法。也希望未来仍有机会为大家分享中国其他文化内容。活动最后,参加中文角讲座人员进行合影。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讲解,内容是有限的,但文化知识是无限的。期待下一次玛中大学UKM中文角的有趣讲座。
图 :玛琅孔院 新闻组
文 :玛琅孔院 陈恩楠
审核:玛琅孔院 廖桂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