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1岁高龄的廖群岛洪新文(渔夫)文友,寄送来三本新著《生活掠影》之一到之三,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他亲自排版复印,让我眼睛一亮。这位高龄文友,数十年来笔耕不辍,早年时渔夫作品就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朴质无华的文体,贴近生活的渔民生涯描述,把渔民在大浪中拼搏的艰苦与不屈,让我印象深刻,把我这同是海岛出生的书生,从小与望加丽海岛渔民相处的片断,历历在目展现眼前。那时每晚在海边鱼僚里,总爱和渔民们聚在一起,倾听一位说书人“猪晒”Tusai,娓娓动听降解三国演义、水浒传,让关公的忠义与武松打虎的除暴豪杰,在渔民群里传扬开来,成了小岛渔民们口传口的佳话,更在我小小的心灵里,萌留下了喜爱章回小说的好奇心。另外还在海口街区一角,许多老人旁晚时分,也总爱聚在一起大谈国事,什么抗日战争、八路军、十九路军、解放战争、百万雄师下江南、朝鲜战争,上甘岭战役、你一言,我一语,谈得头头是道,让我这十来岁小鬼头挤在一旁,听得入神忘返。
后来在华文报上,经常拜读署名渔夫的作品,那篇篇描述渔民生活,写书报道行船人幸苦生涯,以及海鲜鱼虾鲜为人知的点点滴滴,不禁撩起了我与渔民相处的美好过往,往事足可回味,更加引起了对渔夫作品的关注。再后才知道,渔夫还是廖群岛Karimun《育民补习班》的创办者与任职教师,更加对他敬佩不已,但却还未有机缘与其相会认识。一直到2010年,参加印华作协举办的金鹰杯短篇小说创作比赛颁奖礼,在雅加达的文友聚会上,才得与渔夫文友愉快相会,聚谈甚欢。一个典型的老渔民形象,映在我眼帘,与那家乡海岛上说书人的气质,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原来深具中华文化情的渔夫们,与生俱来对华夏文明的热爱,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早已经是不即不离了。怪不得渔夫文友的写实作品,那么有生命力,把在大浪博弈求生与海鲜跳跃的鲜活,描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令我百读不厌。
如今手奉《生活掠影》三本文集,又再次令我惊喜感概,老渔夫总是默默耕耘,创作不断,已经出版了七本文集,并正在积极筹办第八本文集。疫情期间,还不间断一星期里,在《育民补习班》不辞劳苦授课六天,也应家长要求,开办《幼儿园补习班》,总不忘把断层32年的华夏文明,一点一滴补救回来,让我敬佩万分!喜见印华文坛里,老、中、青文友辈出,老将带新秀,代代传承有新人。渔夫文友一生的拼搏生涯,热爱中华文化的激情,在廖属群岛不懈传扬华族文化,传播中华文明,劳苦功高,名不虚传,堪称是我辈楷模。
寄望渔夫文友,在疫情肆虐非常时期里,善加保重,谨让我从神仙岛遥颂祝福,祝您老人家耳聪眼明,身体健康,佳作生辉,老当益壮,再接再厉,给印华文坛留下更多精品佳作,宝贵文化遗产流传后代,是为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