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总统普京访问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面对面会谈并发表非一般的联合声明,向世界展现“背靠背”的战略协作,弘扬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体系主流,在当前“邪气”弥漫的国际社会上释放了正气清邪的正能量。
这是中俄两国元首自2013年以来第38次会晤,也是两年多来首次线下会晤。如此频密的,即使疫情肆虐也阻隔不了的交往,在国际上并不多见。双方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讨论了中俄关系以及事关国际战略安全稳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会谈成果表明,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立场高度一致,俄中关系的战略性质空前凸显。在复杂演变的国际形势下,中俄坚定深化背靠背战略协作,肩并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对中俄两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抉择。双方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守护真正的民主精神,为团结国际社会共克时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双方积极推动全方位务实合作取得众多成果。两国签署了15个合作协议,以具体行动充实“背靠背”战略协作。特别令人关注的是,双方强化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在能源合作领域签署了多项协议和备忘录。在能源之争日益成为国际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的博弈焦点的情势下,中俄加强能源合作,是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具体体现。中俄能源合作也有利于抗衡美国在能源及其他领域打压中俄的政策。
近日,乌克兰紧张局势在美国渲染下继续升温,美国宣布8500名士兵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并将向欧洲东部增派军事人员,一再毒化和平氛围,似乎战争将在欧洲东部一触即发,在此背景下,中俄领导人加强合作,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一西一东,形成强烈的对比。中俄的动作引起了美国的忌惮。白宫声称,如果俄乌爆发武装冲突,将会影响到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美国又再挥舞威胁的大棒。中俄不为所动,在联合声明中明确显示:“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国际体系的主流”,所体现的是中俄双方在经贸、安全、地区局势和国际秩序等方面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诉求,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于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呼声。
美国难以掩饰对中俄继续“走近”的“担忧”。美国同时遏制和打压中俄,又不想中俄相互协作,尤其担忧中俄实实在在地推动高能、高效的务实工作。事态的发展不是美国的意志所能决定的。
中俄在北京的外交动作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中俄所共同宣示的主张和价值观,尤其是两国深化可持续的务实合作,对美国而言,是一次震慑,再一次触动了美国的焦虑。白宫眼见中国的地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自己在亚太的盟友们似乎又“三心二意”,于是急派国务卿布林肯不日访问亚太地区,以图巩固与“四方安全对话”、“奥库斯”等小圈子的盟友的关系,维持“遏华包围圈”的持续运作,旨在“反击”中国影响力的日益扩大。然而美国试图说服地区国家“一起遏制中国”的借口,对许多国家来说,纯属陈词滥调,美国的所作所为已一再戳破了美国的所谓“主张”、“保证”和“承诺”等只不过是一纸谎言,不可信。美国的“遏华战略”充其量只是作为一种外交动作壮大其“声势”,实际效用在现实面前将到处碰壁。
中俄正面临共同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指某些国家的遏制和打压,还有世界日益增长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与西方不同,中国始终倡导互利共赢,考虑对方的利益,不以牺牲伙伴利益为代价。西方是以牺牲对手为代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西方没有伙伴,只有对手。中俄战略合作表明,两国合作对美西方结盟体系具有道义优势,因为中俄提倡的是维护世界秩序、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维护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已经融入国际关系体系中。习近平和普京都强调,所有国家和全人类相互依存。双方反对在亚太地区构建封闭的结盟体系、制造阵营对抗,高度警惕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对所在地区和平稳定造成的消极影响。中俄友好不仅对于彼此尤为重要,而且已成为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的关键因素。
禾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