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略看了《时间的碎片》这部诗集,老实说一时也不容易懂,但多次反复读,又翻看书后诸专家析评方勉强意会些。他的诗的确是充满哲理,人文和历史观。讲起于而凡,他是后期经由与他同属中生代,类似学历的狄欧文友介绍进到印华作协的。由于笔者几次参与作协征文赛筹委,所以对于而凡文友的散文,微型小说等的文风,创意都深为惊讶和佩服。至2019年的19次《文学漫谈》活动,笔者对于而凡更为了解,除赞许他的优点外,也不时对他为人态度颇有微词,在适当的时候向他提出。
《时间的碎片》中的诗歌,如果要笔者“鸡蛋里挑骨头”的话,诗文少了些人情,感性,友情以及情感的意味,就如一盘美食,五味俱全了,嚼来嚼去,但又讲不出少了点什么,是少味精或盐或……,这也许与作者的文学观,即“真诚的诗观应是独一无二的。孤独是诗人的宿命,每个人都在走寂寞的路,结伴同行不可能。结盟的诗人,就会发出一统的声音,艺路就会化变成意识广场。而在广场发出的,只能是口号。”有关联吧。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浅见而已,记得有句话说“因为你是雄鹰,麻雀如何看你,就不要在乎。因为你不论高度,速度,视角…….它们都看不到,也总是看不懂。
于而凡(周福源)文友的首部中文新诗集《时间的碎片》已经出版。该书厚220页,收入作者14年来写出的83篇主要诗作。书中附有新加坡名诗人怀鹰、南京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珂,以及珠海中山大学学者马峰的长篇赏析评文。
于而凡,原名周福源,祖籍广东梅县,1956年印尼中爪哇梭罗市出生。万隆PARAHYANGAN大学建筑系毕业,建筑作品曾获印尼建筑协会奖章。印尼文散文(英译)文在英国学术期刊发表。2007年编译出版双语中国古代诗歌选集《明月出天山”》。2007年获金鹰杯散文比赛冠军。2009年获苏北文学节诗歌比赛首奖、新加坡国际散文比赛优异奖。2010年获金鹰杯短篇小说优异奖。2013年由重庆国际诗歌翻译研究中心评选为年度国际最佳翻译家。2014年获首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优秀奖。2O16年获“我与金庸”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奖。并获“2019相约榕树”微型小说征文比赛以及第二与第三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奖之优异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