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我就踏入85岁了。但我不必戴眼镜还能读报、脑子每周还在筑梦(筑梦笔下)、还能欣赏鸟儿的呢喃细语、还能分辨出普洱茶或龙井茶的香与味……,所以我能了解到孔子所说的“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形容他专心工作,心情愉快,忘了自己已是老了)。
上个月,孙女来看祖父母,买了几块日本和澳洲的大理石纹牛肉给我,我便依足西厨煎牛排的程序,煎出一道可比美于名扒房的炭烧牛排。我认为,粤菜里的蚝油牛肉比牛排难做多了(蚝油牛肉要靠功夫)。
上周筑梦笔下13的“北雁再南飞”一文中,细说了徐建明老师和彭则翔老师在我家做饺子的经过。于是,今天,我也邯郸学步地把偷师学来的记忆中,学做饺子。
欣赏完晨风翠竹、鸟语花香后,八点钟就“开工”了。照徐老师大师级手法,不用斤两,先把面粉倒入盘中,用一双筷子慢慢加水加盐搅拌,40分钟后,总算把一堆面粉拌成一团粉团圆球了 ,待面团醒面时,我去剁肉和切韮菜做饺子馅 。
半小时后,面团睡醒了,就开始揉面。看到彭老师从揉面和扞皮的飞快动作,到了我手里却这么难!
在揉面过程中,我想到七十年前先父教我做包子皮时,也一面教导做人处世之道。他说,人是生的,面团是死的,要圆要扁,全在你手里。为人处世也是一样,要能被搓得圆,按得扁,顺环境去竞存……但这面团,在我手里都不听话呢!
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六十年的入厨经验,把尽洪荒之力的做法,改为轻揉慢捻,原来这面团是吃软不吃硬,对她柔情万种,她也会玉燕投怀地听话了,总算把饺子皮扞好了。当然,不会像彭老师那样,左手转右手杆的飞快做法,只会用自己的笨手法一片片去杆,比彭老师慢了五倍以上!
包饺子时才发现,饺子皮做得太软了!糟糕!这样下镬去滚,一定全部开花——散开了!幸而还会急转弯,干脆改成生煎锅贴,复苏于千钧一发中。
看了锅贴的相片,彭老师鼓励我“色彩斑斓,满屋飘香”……
我说“我没煎过锅贴,当时好像是京剧《杨家女将》里佘太君挂帅巡营一幕,作栈道之战,不易为也”(以领大军的元帅,去山里打巷战)。
彭老师考题出了“哈哈!穆桂英何在?”。
我说,“穆桂英奉命修栈道呀!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佘太君领大军从后面包围,大败辽兵,为丈夫杨宗保报仇”。
2021-12-14日于听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