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室中长大的花草不知道世界还有风雨,在呵护中成长的孩子从未经历过挫折的磨练,他们的心如易碎的玻璃。当下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含着金钥匙出生,在关怀备至中长大,在鲜花掌声中飞翔,他们生活得实在太过顺利,也因此长得了一颗玻璃心。
开学第二周军训,周三下午所有学生整理内务,我和教官走进女生宿舍。我让所有女生站在一间寝室里,向教官学习叠被子以及明确物品摆放的要求。有个别孩子只是一个劲地与教官套近乎,叽叽喳喳,不认真听讲学习。待教官巡视寝室时,我则一个一个检查孩子们的实落情况。一个半小时的手把手指点后,绝大部分孩子叠被技能基本达标,待全体集合准备离开宿舍之际,我不经意一瞥,304寝室靠阳台左下铺棉被一角褶皱着,床单也吐在了床沿边,并未压平整于褥子之下。我当即提高了声音:“这是谁的床?被子怎么成这样了?马上留下来弄明白!其余同学回教室。”
这时有同舍生说是z同学的。我看见从队伍里走出的小Z,那个在语文课堂积极举手发言的女孩,那个周考因只有80分而无比懊恼的孩子,低着头走到床边,小声说:“我刚刚弄好了,是她们坐坏了的。”我依然厉声到:“离开时应检查好啊!教了一下午了,怎么可以这样?”没想到小z抹起了眼泪,接着手忙脚乱地整理起床单来。鼓捣了一阵,床单依旧褶皱着,像个委屈的孩子。我见状,突然为自己的严厉自责起来,一改方才的声色俱厉,轻声道:“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哦,大家的床上都整整齐齐的,你一个人这样多不好看,是不是?”在我的示范下,她终于整理好了。我不放心她内心的伤悲,怕她难过太久,于是轻轻拍了拍肩,与她同出了宿舍。
尽管我自认为已善后,但后来连续一周的语文课,Z同学再也未举过手,并且常常灵魂出窍,或者趴在桌子上。我知道她仍未走出那天被批评的悲伤,我心中懊恼极了。我深深觉得自己当时太性急了,没能体会一个刚离开父母怀抱的孩子的内心,抑或20年的职业生涯早已把耐心消磨殆尽,可无论什么理由也掩盖不了孩子受到伤害的事实。其实当时我可以委婉一点,不动声色地让孩子留下,待其她人走后,单独与z沟通,那样她就不会心存怨恨了。
上周四,Z妈妈来信,说Z感冒了,让我问问她情况。我走到她座位旁,俯身询问,并伸手摸了摸额角,再三叮嘱她记得吃药。第二天路过她身旁,我再次询问了Z的身体状况。或许是时间抚平了伤痛,亦或是真诚的关切消除了寒冰,昨天的课堂,我又看到了那只频繁高高举起的小手,她流畅地回答完毕,我夸张而又深情地表扬了她,全班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我分明看到z同学羞涩又甜美的笑容。
写到这里,我的内心依旧无法平静,因为上周五课外活动周考英语时,D同学明目张胆与邻桌对答案,并且一遍又一遍,忍无可忍之际,我没有指名道姓地脱口而出:“想要高分让英语老师直接打,满分都可以!”D同学脸刷地红了,接着眼泪又流下来了。要命的是那个孩子语文课比Z还积极,可昨晚的课堂,她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了无活力。这些孩子都怎么了,为什么一句批评也承受不了呢?是我的方式激进了,还是孩子们的心太脆弱了?我想我的教育方式肯定是有问题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相向六月寒。即使是批评也应该讲究艺术,陶老先生的三颗糖就是高明的育人之道。况且现在的孩子可不像80后90后那一代人,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大多没有挫折这一课,青春的心犹如易碎的玻璃,需特别细心呵护。对于那个被我批评的小D,我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了。
有人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的,为人师者,应该不断修炼自己,让心灵永保温度,并不断生长出教育的智慧,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有温度的教育,才能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做温暖的自己,做有温度的教育,我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