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冠疫情得以基本缓解后,为保持民众对疫情的高度警惕心,降底疫情反弹的可能性,社会活动限制措施(PPKM)仍继续延长。对民众的各种社会活动,亦继续实施相当程度的管制。民众仍需持有抗原检测(Anrigen)或核酸检测(PCR)证明,才能乘搭某些特定公共交通工具。为此,政府规定乘坐飞机必需持有核酸检测证明,遂引发不少抗议之声。
不少议论认为,目前疫情已得到缓解,政府无需规定持检测证明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比如过去有的仅持抗原检测证明即可,如今却反而需持核酸检测证明才能乘坐飞机。几经各方抗议后,交通局才做些修正,允许爪哇-峇厘航班取消需持PCR之规定,但批评政府之抗议声仍未消除。此外,指责核酸检测费过于昂贵的批评声不绝于耳。
本来核酸检测费于疫情高峰时甚至每次竟高达200万盾,后经总统下令降价,才先降至90万余盾,后又降至50万盾左右,但仍与抗原检测费(10余万盾)相差甚远。如今再遭民众抗议,经洽商总统再令其降至约30万盾,然来自民众的批评声仍未完全平息。
业内专家认为,持检测证明措施虽让交通添些麻烦,但抗议声之存在也显示民众对疫情再度爆发反弹的可能性缺乏足够的警戒心。政府必需加强宣传工作,以提高民众对疫情的认知,以进一步提高警戒心。
另一方面,有些媒体报道指出我国抗疫的核酸检测措施存在问题。比如,核酸检测用品由国外进口成本价仅约为20万盾,而达至消费者(新冠病患者)却高达100万余盾。差价之大,令人咋舌。后虽几度降价,但仍显示检测用品进口公司与检测业务机构的超高额利润。贸易活动产生利润属正常,但疫情期间乘人之危,有违道义与经商道德。政府应严格管制,避免已受感染民众遭受更大伤害。
更有甚者,据称全国核酸检测用品进口公司约有10家,但只有极少数为国营医药公司,其余大部分为非医药公司的私营企业。贸易部之进口配额工作安排实在令人不解。另外,上述进口公司之股分,不排除有些与政府在职官员有关连之可能。
疫情初期,有能力进行核酸检测的仅有首都一家中心机构,如今已有数百家核酸检测单位遍布全国各地。有关核酸检测业务的种种问题,理应得到政府的充分重视与及时克服,避免其成为抗疫工作上的大包袱,影响我国防疫与抗疫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有碍国民经济的更快复苏。
金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