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如梭,转眼间《千岛日报》已问世21年。
回首当年,在印尼经历35年的禁锢、刚露出民主的曙光的时刻,张明开、陈完璧、何敦明等一批老报人、老教师,发起出版华文报纸。这一正义呼声,得到国内外华人的广泛支持。也有人担心,一是印尼的政局未明朗,还有潜在的反华势力,出版华文报纸可能遭到封杀。二是华文被禁了31年,采编人员、技术人员何处觅。
“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张明开等人认为民主潮流势不可挡,复兴华文是印尼华族的正当权利,符合印尼多元文化的立国原则。他们坚定立下办华文报纸的决心,把报纸起名为《千岛日报》。
没有采编人员?陈完璧、吴金盾是老报人,张明开、何敦明是老教师。通过他们的人缘关系,组成采编班子,何敦明、陈完璧担任主编、副主编,莫非,白衣人,杨国兴等加盟。
没有技术人员?得到广东省侨办的大力支持,培训电脑打字员,并派出广东省著名老报人张宝锵现场指导。
张明开担任社长。明确报社的奋斗目标:“千岛安祥,人民幸福”。立足印尼立足华社,推动印尼发展,复兴中华文化,促进印中友谊。
2000年10月10日,《千岛日报》出版了。它是在苏哈托禁锢华文32年后第一张出版的全华文报纸,犹如一声春雷,唤醒了华人复兴中华文化的梦。《千岛日报》出版,以公正的立论、翔实的报道、准确的华文文字表述赢得读者的喜爱。
报社要生存,要有一个内外融洽环境。张明开社长抓住这一点,首先要搞好和华社的关系,积极报道华社的活动,顾全大局,促进团结。报纸要有发展,要依靠文化界、教育界的支持,《千岛日报》和东区文协、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组成三驱车驱动。还要搞好与友族友好相处的关系,在发生重大灾害时,《千岛日报》开辟公益赞助窗,捐赠善款救济灾民,赢得友族和当地政府的好评。通过张明开的努力,《千岛日报》和祖籍国侨务部门、新闻界、教育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广东省侨办积极扶助报社的发展,老报人张宝锵更是尽心尽力,积极为报社发展献策,组织了广东的老报人、作家、书画家,开辟《中华文化》、《童心》、《家庭彩色版》《天南地北》等专栏,大大丰富了报纸的内容,为印尼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发刊后,由于内容越来越丰富,文采越来越多彩,报纸每天的出版4大张,16个版面,成为在印尼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
但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张社长为之劳碌奔波,筹措以商养报。由于劳碌过度,不幸于2011年9月30日瘁死于客途。
张明开突然离去,无疑是晴天霹雳,对《千岛日报》是严重打击。但千岛人并未颓丧,他们振作起来,在张明开夫人吴萌暄、何敦明总编领导下,继承张明开社长的遗志,团结合作,要把《千岛日报》办下去,还要办的更好。
2019年起,突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印尼,《千岛日报》遭受双重打击:疫情困扰与经济拮据。
在此期间,不断传来亲友死亡的信息,人们不寒而栗,都躲在家里,避免被疫毒感染。但《千岛日报》还要出版,千岛人在何总编的带领下,顶风逆行,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持上班,没有一个人退缩,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呀!《千岛日报》天天出版,报道疫情的转播与治疗的信息,特别是中国战胜疫情和与印尼合作应对疫情的消息,给了居家华人以鼓舞。现在经过印尼政府的努力,感染人数已从万位数逐步下降到千位数,对抗病毒取得初步成果,千岛报人可以说也战胜了病毒,未有人因感染新冠而不幸离去。
在疫情初期,商业几乎停顿,交通阻塞,不少千岛订户退订,广告稀少,《千岛日报》陷于入不敷出的危机状态,在此关头,经国内外仁人志士大声疾呼,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慷慨赞助,也初步解脱了危机。
回顾《千岛日报》的21年,《千岛日报》为传承中华文化、推动印尼社会发展、促进印尼-中国的友好关系做出积极贡献,有它辉煌的一面,但也经历过种种困难。这也磨炼千岛人的坚强信念,团队合作精神,依靠华社,大胆使用年青一代,相信《千岛日报》会办下去,办得更好。随着自然规律,老一代读者会慢慢离去,但三语学校的学生和留华学生将是潜在的读者,而且随着中国的强大,中文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这里我谨向《千岛日报》坚持岗位的老报人和后起之秀的青年人致敬!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