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都新闻网讯)10月5日是印尼国民军成立76周年纪念日,国民军是一个国家的坚强后盾,而能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特别是能做出一番成就的军人,也是许多男人的梦想。在印尼的军史中,从古至今,都涌现出许多华人的身影,此次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刚退役的华裔空军少将陈科城(Suryo Margono)。
1962年12月5日出生于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孟帕瓦市、祖籍广东的客家人陈科城,是一名刚退役的华裔印尼空军少将,从中学开始他便加入了童子军,那时对童子军教练的崇拜之情,进一步加深了他从军的念头,高中毕业后,他于1983年继续在印尼武装部队学院深造,并于1987年毕业于航空电子兵团,成为印尼空军军官。
陈科城接受美都新闻电台采访时说:“激励我(参军)的是武装部队学院毕业的青年军官,他是我的教练。当我还是童子军时,教练也都是军警,我觉得他们善于提供指导。因此,我便产生了追随他们脚步的想法。再加上我已故的养父S.Markami先生也一直鼓励我加入印尼武装部队学院。最重要的是,我父母也支持我从军的想法。”他说,在一个华裔比例相对少数的军营中,身为华裔的陈科城,从来都没有感受到不同的对待。我不认为印尼华裔从军时,需要什么特殊的要求,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区别。即使那时(新秩序时代),印尼华裔需要出具印尼公民证明,但进入改革时代后,我们却不再需要出示那份印尼公民证明了。虽然如此,陈科城从军的过程并不容易,在接受军事教育时,他需服从并适应严格的军规,作为一介平民,起初并不容易。
他说:“当初,身为一位平民加入军校时有点惊讶,为什么?因为我看到了他们严格遵从军规的表现,对环境的关怀及相互包容的多元精神,(对此)我们感到很震惊。在由许多规定限制的情况下,我们的教练及导师指导我们如何适应从平民到军人的生活方式。军队有《内务部条例》一书。从吃法,步行,甚至衣服的褶皱大小,里面都有明文规定该怎么做。在遵循规定去做了之后,对我们任职时还是挺有帮助的。”
军队生涯练就了陈科城坚韧的毅力和严格的纪律性,也造就了他辉煌的职业生涯。最初在茂物市Atang Sanjaya空军基地024技术中队担任电子官员一职,随着职业生涯的开展,他最终于1998年至2020年期间,在印尼国民军战略情报局服役,并在该单位担任过许多职务,2001年5月至2004年10月期间,派驻印尼驻北京使馆担任武官总助理,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任印尼驻北京使馆武官。
此外,他还在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接受防御策略军事教育。任职期间,他也成了中印两国在国防方面的桥梁。
陈科城说:“关于中国民军人,我在中国待了7年半,我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因为我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及寻求合作机遇。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意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开放时代,也就是在1978年时任政协主席邓小平的领导下,单位和单位之间仍然没有很好的融合。但是邓小平利用此次开放时期,提高了中国的武装力量,”
“如今,中国武装部队的作战能力及力量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1970年前,他们的武器非常陈旧,多数是苏联的文物和技术。但中国目前实行了改进或追赶的政策,我们谈论的是国防工业的主要武器系统,他们决定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武装设备,包括复制西方(的),特别是美国(以实现提高)”,他说。
除了结构性职位之外,陈科城还进行了一些开放和封闭性的军事行动,如:东帝汶、亚齐、伊里安查亚的保安行动等。2017年至2020年间,他还担任印尼国家武装部队战略情报局D组组长。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对国家所做的贡献,也为他获取了许多奖项和荣誉,其中包括Swa Bhuana Paksa Nararya及Yudha Dharma Nararya荣誉之星。
2021年1月1日,为国家服务了半辈子的陈科城正式退役,退役后他并没有闲着,由于出色的为人及杰出的工作表现,目前他也应邀在一些公司担任兼职顾问。在职期间陈科城一心向国、尽职尽力的奉献精神,正是值得许多人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