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周一),Roemah Bhinneka举办了一场“布袋戏在印尼本土化”之线上座谈会。这项多元文化活动由伊斯兰反歧视机构统筹人(JIAD)Aan Anshori主持,并邀请布袋戏界学者Ardian Purwoseputra,以及来自东爪岩望的布袋戏推手Toni Harsono主讲。
学者Ardian Purwoseputra首先发言,第二位讲演的是Toni Harsono。
布袋戏于15世纪随华人的南来,自福建泉州首先传到吧达维也就是雅加达,后传到中爪三宝垄,遂而传到东爪的岩望和勿里达等地。
华人到印尼时,带着他们不少的文化与风俗。他们也跟印尼本地社会融合并给印尼本地民族介绍了中国文化。随着华人与印尼当地人在贸易、教育、政治等来往日益频繁,一些华人文化渐渐地为印尼人所熟悉或接受并且与印尼当地文化互相融合。虽然原本是华人文化的布袋木偶戏已经融入了印尼普通百姓成为带有华人色彩的中华与爪哇相融合的本土布袋戏,但由于新秩序压制了带有华人色彩的文化与艺术,以至于得不到支持,所以这些文化的发展遇到了阻碍 。
现在的印尼布袋戏已经历了由布袋戏因受到了爪哇文化的影响演变城印尼文化。所以,可以说印尼布袋戏是华人-爪哇文化融合的产品。
布袋戏演剧包含了宗教价值观,进入印尼时布袋戏的第一次演出是在寺庙举行的,这表明,到了印尼布袋戏还保持宗教价值观。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布袋戏演剧已经发生了转变。所以演剧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宗教仪式,也有娱乐的目的。据印尼布袋戏艺人,布袋戏演剧目的的转变不只是有商业价值的原因,可为了介绍布袋戏,让人们更加认识布袋戏,所以布袋戏开始在公共场所演出,比如:在百货公司、婚礼等。
在新秩序的统治下,印尼布袋戏曾面临生存的问题,可到了瓦希德时代,他发出了总统指示撤销禁令后,布袋戏有了复兴的机会了。可是出现的问题是人们对布袋戏不比以前热心。人们渐渐地淡忘了布袋戏,而对别的演剧,如:舞狮更感兴趣。还有一些原因,即布袋戏缺乏吸引力,布袋戏内含的艺术价值越来越消减了,使布袋戏的魅力也不见了,没有适当的保护方法。除了失去了人们的兴趣,布袋戏也面对传承的问题,即缺乏年轻的戏艺人或后继无人了。(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