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向大家拜个晚年,今年是牛年,祝大家身体如牛之健康,步伐如牛之稳重。
年初二,接到一位读者电话贺年,承他看重,嘱我写些近代的故事。我只有唯唯称是。我已是步履蹒跚老枵,在疫情中更不敢出门,何处得来资料写近事?
我只得以古喻今,再写一段没有杨贵妃的唐玄宗后六年的故事,这故事和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社会新闻几乎相同。
题目“太液芙蓉未央柳”是摘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在“杨贵妃之宠与殁”一文中,写到杨贵妃被白绫勒死结束。
且说,当时出逃时的目的地是蜀——四川
那是杨国忠的计划,现在杨国忠死了,去那里呢?唐玄宗经过马嵬坡逼宫的一幕,自知威风已失,也怕了禁卫军,便敢提意见,于是诸人意见不一,最后大家决定先去扶风,那里北上可回长安,西下可进四川。
正要出发的,被几百个当地人民挡住说“陛下,宫殿是你的家,皇陵是你的祖坟,你现在远离这些地方而逃,将来谁领导中原?唐玄宗一心只想逃命,何况杨贵妃已死,已是心灰意懒,没有斗志了,扭转马头,直向西行。
接着,太子李亨也要跟着唐玄宗去,这时,太子的两个儿子,老师,和禁军首领刘玄礼等都阻住太子西行,而这时拦阻人民已达千人,刘玄礼便向太子分析,蜀道难行,易守难攻,但也难反攻出来,何不顺应民心,和人民一齐再反攻回长安,太子在民心拥戴下,脱离了唐玄宗的控制,自立门户了。
以上只是依《资治通鉴》的说法,但后人再三研究,这一幕戏,根本是太子李亨自导自演的。
且说唐玄宗在路上久等太子李亨不来,便派人去了解,结果是禁军统帅一齐回来报告,李亨被民众留下,不跟来了。
唐玄宗不禁仰天长叹,离开长安只有三天,连续经历了饥饿、马嵬坡之变而宰相被杀、爱妃杨玉环勒死,现在连自己的儿子也离开了,可说是到了众叛亲离,年已70多的他,不再有开元盛世时的气派,垂头丧气地带领众军向扶风走去。
到了扶风,恰好蜀长安上贡的丝绸万匹,也走到长安,唐玄宗一见,知道转机来了。
便将所有的丝绸摆在院中,召集全部禁军讲话,“将士们,是我做事不当,误了诸位跟我受苦,现在到了扶风,我带领子孙们自己走进四川,你们就从这里散队回长安,和家人团聚,也代我问候你家长辈。”说就掩面痛哭!这苦肉计引起全军感动,一齐跪下说,我们生死都和皇上在一起!
于是,经过三四个月后,安全抵达了剑阁。
回说太子李亨,现在也45岁了,当了20年的太子,经过武惠妃毒死前太子兄弟的惨剧,时时刻刻提防唐玄宗的怀疑,受尽前任宰相李林甫,和后任宰相杨国忠的刁难,今天能完全摆脱这些羁绊,他当然乐意接受这领导权。而禁军领导刘玄礼,在杀杨国忠之前刘玄礼已向太子请示,太子不答,就是默许了,而就在杀死杨国忠之后,又有民众包围劝进,在时间上的配合,应该都是李亨的安排。太子李亨就带领一众等往北跑去朔方,因为他曾以太子身份遥领朔方节度使,既有渊源,自然好办事。而且,厥方靠近长安,要打长安不难。当时的朔方节度使郭仪恰好领军在外,留守的是后备(副节度使)杜鸿渐,杜知道王室落难,太子跑来,正是自己立功的机会,于是率领官出郭迎接,并呈上兵马粮草清单,说明这一切都归太子麾下,并建议移去灵武,那里更近长安,李亨到了灵武,便即登基,是为唐肃宗,同时一齐册封了朔方和一同逃难的人,于是皆大欢喜。(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