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毒”之危害,堪称社会“癌症”,加上原住民(土人)与“缅甸罗兴亚难民”……等等问题让马来西亚(下简称大马)政府应对不暇。吉隆坡基督教华人教徒于1989年始,分别成立多个专门救助机构,以“己之力、己之财、己之法”硬是闯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解救之路。其成绩经验甚是耀眼,其中戒赌经验更在好些国家和地区相关机构列入参照与借鉴之好经验。华人教徒守护大马、关爱受难同胞“舍己为众”之精神以及工作上富“创造性”、“坚韧性”精神可敬可扬。
本文分四个专题向读者报告。
用“一先五扶”帮助“落单”原住民搭上现代文明快车
大马是东南亚发达国家之一,然而吉隆坡近郊的深山老林中,却生活着十九个部族总人口约6000多人的原住民(即土人),时至今日仍过着狩猎为生,以生啖其肉生喝其血或靠挖木薯、番薯果腹……。
这情景把人们带到已经远逝的“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据称山上可供人吃的植物只有木薯、番薯也是野生的。现代人吃的稻米、家禽、蔬菜和可以变成硬通货币的经济作物一样也没有。他们居住的房子结构非常简单,均是用竹搭建的高脚屋。由于“性早熟”“性开放”“近亲姻”“多妻制”加上营养不足,卫生差,疾病多等原因,婴儿成活率低。存活的人体弱多病,成年男性身高只有1.3米~1.5米,体重约100市斤。女性身高只有1.2米~1.3米。人到中年已活像干瘪老人。人均寿命约为40~50岁。在大马其它民族人口年年均有增长,唯独原住民人口状况令人担忧。由此可以看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文化方面,原住民各部族均是文盲。有人测试他们的智商,伸出十只手指让他们点数,结果只会从1数到5。唯一幸运的是他们会讲马来语,可与大马各民族兄弟直接沟通。在原住民生活状况如此糟糕的情况下,山下一些贪婪的人还持着刀枪闯入他们赖以生存,并已非常狭小的森林领地砍伐树木蚕食他们的土地。让原住民生存空间更加狭小狩猎更为艰难。对原住民问题,大马各个民间社团十分关注,纷纷成立救助机构。以华人教徒为主的吉隆坡基督教教会由苏、吴两牧师为领导人成立了“帮扶原住民追赶文明”的专门机构。苏、吴牧师意识到帮扶原住民问题。将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马拉松式的工程,如何帮?怎样帮?必须到实地调查研究,但又必须取得寨中头人的认可。由于小数贪婪的“山下人”上山抢伐林木抢占地,造成原住民对“山下人”心存戒备。如果在未取得对方信任前成群结队贸然上山必然引起对方的激烈反应。因此苏牧师决定独闯“虎穴”单身一人拜访原住民寨中头人并与之交朋友才谈得上调查研究和开展工作。
2008年某天,天未破晓,苏牧师便启程上山探访一个人口有300-400多人的原住民山寨。四驱车在山上走了数小时,终于到了大半山。只见密林青翠,流水潺潺,鸟语花香,风光迷人。惟四野寂静,空无一人。由于原住民对“山下人”不欢迎的态度,让上山旅游采药探险的人都“禁足”了。因此宁静的山常传来野兽阵阵的叫声,让人增添了几分恐怖和心寒。苏牧师虽然带了导航设备,但免不了要走走停停下车探路,怎知探路之际,一个不留神便滑落十数米的山崖,幸好有惊无险,只伤了皮肉,还可一瘸一拐继续前行。正当走近村寨,突然闪出几名汉子,围着苏牧师又是厉声吆喝又是舞动刀棒。苏牧师是一个见多识广敢为天下先的人。曾留学美国,回大马后,跟随兄弟参与协理先辈遗下的规模颇大的企业。退休后,一心投入社会公益事业,是个见多识广处事不惊的人。面对眼前阵势,他抬头细看,原住民皮肤黝黑却无光泽,个子矮小却头圆肚突,双目圆瞪却黯然无光,呼喝虽凶却中气不足。显然皆因营养严重不良的结果。寨中头人见苏牧师只身一人,身上没有武器,又浑身是伤。并声称到山寨目的是联络如何给寨人送米送肉的。于是态度大变,“石头桌”上立即摆上酒和肉。人们常喝的酒不论白酒黄酒红酒糯米酒均是清澈透明,然而原住民的酒竟有两层,上层是黄色的,下层尽是沉淀物,明眼人一看这酒是用爬行动物浸泡,沉淀物分明是其溶解的皮肉内脏。桌上摆着的肉一盘是新鲜的,看得出是刚猎杀的野兽肉,另一盘是肉干应是生晒的野兽肉。由于天气炎热,肉的腥味引来了指头大的苍蝇,在桌子上空欢快的盘旋。这样的酒菜于寨中是极品,对山下人来说是既不卫生又难以下咽。由于苏牧师上山前已做足“功课”。知道这是寨中头人以最高礼仪设最上等的盛宴为他接风洗尘。同时也是对来人是否尊重原住民态度的测试。自己必须把肉吃了,把酒干了,原住民才会把自己当朋友。要是不吃不喝,或是吃少了喝少了,也是看不起对方。身负使命的苏牧师,此时已抱着“拼死吃河豚”的决心,把酒干了把肉吞了,终于通过考验这一关。也从这一天起,基督教华人教徒与寨中人便结了缘,寨中的基本情况也摸清了,如何开展工作心中有数了。回到山下,便针对原住民今天生产、生活、文化、婚姻、卫生……等问题做出了一个帮助XX寨原住民快速走向文明的“一先五扶”方案。所谓“一先”是先让寨中头人进城观光游览,看城市繁华景象,看城镇建设,看农工商各业的兴旺,看老百姓生活状况。苏牧师使出“要想行的快,全靠车头带”的招数,先促寨中头人开眼界变观念,促行动的办法甚是有效。当寨中头人从山上来到吉隆坡见到山下人处处兴旺繁华,特别看到山下人有能力有本事的或住豪华别墅或高楼大厦。普通人家也住上坚固的“石屎楼”,并且家家户户都用上电灯、电话、自来水,省事方便。穿着更是五彩缤纷令人艳羡,食则是应有尽有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任君选择。出行有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地铁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身体不适到医院药到病除。对比自己族人缺医少药挨饥抵饿看不到前途和希望。让寨中头人无限感慨羞愧开始思考如何破“闭山自守”的族规寨规。
在做头人工作的同时,“五扶”(即扶贫、扶志、扶智、扶德、扶体)工作同时铺开。
(一)扶贫工作主要抓三项:
1、捐赠粮食、食品、衣物。苏、吴牧师一边研讨全局性帮扶方案,一边发出扶贫动员令:号召教徒们捐大米、食物、衣物。就在苏牧师带领寨中头人下山观光考察的同时,一批批大米、食品、衣物已不断送上山。十二年来此类捐赠物品一年比一年多。其中一个教徒每年均捐大米____吨,年年如此,从未间断。有一华人企业每年捐赠肉类食品10多吨以上,十二年来约共捐出120-140多吨。一斑可窥全豹。从此寨原住民已不再为食穿问题发愁。此外苏、吴牧师更定期组织教徒中的医生定期上山为原住民义诊。由于原住民有了较充裕的扶贫物资,又有医生呵护,体质有了较大变化,身体壮健了,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原为1.2~1.4米,现已达1.5~1.6米,有的更达到1.7米。女性成年人原身高只有1.1米~1.2米,现在普遍达到1.3~1.4米。男性女性体重普遍增加10斤以上,婴孩成活率大大提高。
2、为全寨人兴建了生活生产两个基地。一是派人指导各家各户学习饲养家禽种植蔬菜技术。鼓励各家各户自辟菜园自养鸡养猪养羊以解决各家各户的营养和增加家庭收入。二是为全寨兴建集体所有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1)利用改造现有山塘为养鱼基地。既可分给各家食用,也可拿到市场销售。(2)开垦橡胶、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基地,产品面向市场,既为全寨族人开辟一个永久性的生财渠道,同时让他们萌发市场经济意识,让他们进入市场经济第一步,激发他们勤管多种,多收多得的意识。
3、创办少年文化学校。这是“扶志”、“扶智”工作的重点。原住民为什么对生活没目标没追求。究其原因是他们从祖先到现在与文化都不沾边,故直到现在还是人人丁字不识的文盲。华侨华人深切体会“文化是强国强族强民之本”,“少年强则未来强。”要改变原住民必须抓住这一根本的根本。苏、吴牧师决定把这一铁律用于对原住民的扶志扶智工作的实践上。为此特别筹集资金搜罗人才,开辟“原住民少年文化学校基地”。第一期校舍及教职员工宿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现在寨中适龄青少年已全数入读。
“原住民少年文化学校”坚持以“耕读文化”为办校方针,目的是培养他们成为有文化知识又有理想和追求;有强健体魄又热爱劳动;有实际本领又热爱家乡的全新一代的原住民。
因此,学生踏入中年级阶段在学习基础文化的同时适当安排学生在学校的种植园学习种瓜菜,养家禽;高年级阶段把扶志教育列入课程。向学生进行人生(个人)、家庭、社会、国家责任的教育,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农林牧猎鱼等基础知识的教育;安排一定时间到本寨两个生产基地学习养殖和到橡胶、咖啡、可可……等种植园学习种植收获的管理、加工销售等基础知识。
千年以来,原住民聚居点每一个夜晚都是寂静漆黑,只有天上的星星与月亮,山中的萤火虫与野兽的眼睛有亮点。如今原住民山寨每一个夜晚均闪着挑灯夜读的灯光和朗朗的读书声。这灯光,是原住民孩子们自己点亮的,这读书声是原住民孩子们响亮的誓词。正是这些孩子们,原住民的孩子是原住民追赶文明与改天换地的希望所在。(待续)
李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