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太平洋战争结束后,南岛重光,印尼宣告独立,摆脱殖民统治。荷兰王国为重温“荷属东印度”的旧梦,发起了第二次警卫行动的镇压事件,致使局势动乱。住在乡镇的华人遭殃,纷纷离家逃难,涌向大城市。玛琅中华总会属下的红十字会担负起救济难民的事务。当时,学校都停课,一批满腔热血的华校中学生自告奋勇地投入救济工作,成为骨干分子。1947年,这批青年组成“华侨青年服务团”,简称“华青服务团”。蓝老师是其中一个成员。
虽然局势趋向安定,那些难民已无家可归,多数仍留在难民所。考虑到难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华青服务团”就开办“华青义务学校”。开办初期,仅有40名学生,第二年,增至150名。教师们不仅义务教课,还经常供给课业用品。蓝老师就是第一批的教师。
随着形式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以发挥群体的作用,1949年,“华青服务团”和“求知阅报社”、“新声阅报社”和“莺鸣歌咏团”四个青年学生团体合并为“新力社”,“华青义校”改称“新力义校”。在教师们不懈地努力和社会贤达的大力支持下,1950年,“新力义校” 转型为正规华校即“新力学校”。
1930年,蓝老师出生于玛琅城。她自小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在玛琅中华中学念至初中,1946年因华校停办而辍学,就投入社会工作。 她的夫君庄庆石老师也曾在华青义校和新力学校执教。后来,搬到美里达侨友学校。他俩志同道合,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共度58年的美满婚姻,育有两个男儿。2018年,庄老师因病逝世。
从新力学校成立至1966年遭封闭,16年来,蓝老师坚定不移、孜孜不倦地辅导幼儿班。她谆谆指导幼儿学写汉字,由横竖撇捺教起、唱儿歌、念歌谣;又重视灌输品德教育,成绩斐然,获得家长的好评。1966年,华文被禁锢,在极端恶劣的形势下,她冒着风险,坚持不懈地进行家教,继续传播中华文化的种子,获得家长们的支持。
2000年,华文解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印尼各地的华文补习班像雨后春荀般涌现。玛琅永安宫组织友谊汉语学习班,加入振兴中华文化的行列。当时,蓝老师已70高龄,但是,她仍然满怀热情,积极支持,担任幼儿班主任。她的工作精神一如既往,业绩显著。直到2013年,因年老体衰,宣告退休,结束60多年的教学生涯。她不仅热爱工作,也不断充实自己,每日阅读“千岛日报”,参加培训,参与教师互助会的活动等。
60多年的教学生涯,桃李满天下。当了祖辈的学子们仍念念不忘他们的启蒙老师。四年前,蓝老师不幸摔跤后,就卧病不起,健康日益衰退。旧日同事、往日家长和学子们经常去探望慰问。今年三月起,疫情限制亲友间的交往,无可奈何,大家只能深深地祝福,祝愿蓝老师安康。
蓝老师从风华正茂的少女到双鬓白发的老妪,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忠心耿耿,令人赞叹不已,肃然起敬。2006年,蓝老师荣获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颁发给海外华文教师的“终身成就奖”。她谱写生命史上光荣的一页。
郑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