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离泗水市约卅公里的小镇——吉里安,小时候到泗水搭火车念书,小学就读于“光华学校”离火车站比较近,中学在“开明学校”念书,走路远一点,火车终站是在蚂蚁(Semut)火车站。
我家乡有一座镇水庙,位于五角路口,旁边有一条河从北向南流,可能因此叫做镇水庙。
每年阴历七月庙里有普渡众生节,信徒非常多,从外埠和本埠的善男信女,分发礼品及日用品(sembako)给当地居民,平时有几百份,这活动让友族感到非常高兴,增进了睦邻相处的气氛。
此时庙里有木偶戏表演,气氛非常热闹,前边有许多人摆食摊,卖甜辣菜、煎香蕉、煎木薯、各种花生……在当时能吃到这些零食已再好不过了!
自从木偶戏可以开始上演,初一,十五大家都来庙堂,神明的纪念日、年初夕、元旦、端午、中秋、冬至都有表演木偶戏,也有华文补习班的学生助兴。
木偶戏的故事因天天下午和晚上都看,非常熟悉,有武则天、薛仁贵、郭志义、西游记等故事,为我们增加了不少知识。
上世纪八十年代幸亏有三教会,是太上老君,佛教和孔教三位一体(Tri Darma)才保住了庙堂。
还有我们庙里有一组孔教的理事部,九十年代每个月一次举办孔教的讲座会,很受大家的欢迎,因为孔教贴近我们的生活。当时有一位孔教资深学者名叫欧阳先生,他还年轻比我小,在东南亚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孔教学者,可惜英年早逝。他弟弟前五年也在玛琅市逝世。印尼有如此英明的孔教先驱,值得怀念!
上世纪九十年代镇水庙买了隔壁的一块地,扩建成两层楼,上下都有神位和礼堂,方便大家初一、十五和节日里进香,大家有机会集聚互通信息。
上下礼堂有好处,庙里差不多每年都有义诊活动,给当地人免费治病,有西医、针灸、推拿,很受当地居民的欢迎。我们也有组织“康乐歌咏队”,有时和别地区的歌咏组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团结。
我们也开办华文补习班,名为“kelompok Belajar Bahasa Tionghua—KBBT”,学生有华人子弟及友族兄弟,大家不分宗教一同学习,有节日让学员们尝试上台演出,家长们尤其友族非常支持这活动。
这样不仅保住了庙堂,更让华族子弟有集聚的地方。我们有举办银会,每月集体过生日,练习唱歌等,每时每刻都有沟通的机会。
我们的青少年也组织了舞狮队,练了四年多,每次节日绕小镇出游,去年去泗水参加比赛,很不错比赛中获得了前五名。舞狮队的成立是当地民众的骄傲!
我家乡的丧事部叫爱哥保罗“Ekoproyo”,丧事部有一间15×50平方米的大礼堂闲着,我们有意把丧事部闲置的大礼堂用来创办三语学校的教室。
当前疫情肆虐,活动暂且停顿,创办三语学校的计划初步谈好,还需要进一步商榷。希望有幸能以“祖国之花”为名,创办三语学校—Sekolah Nasional Tiga Bahasa “Bunga Pertiwi”。
若果能如愿创办三语学校,我们有华文补习班执教的教师为基础,同时几位从大陆回来的报送生当华文老师,可以就地取才。最重要的大家有没有信心,肯不肯合作,创办大事不能靠个人,是需要集体共同努力。
等到明年疫情过后,雨过天晴,我们将尽力为实现远大的梦想而奋斗,这是我对家乡的愿望。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