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旬,我在龙目岛初中毕业后,爸爸带我与二哥介德去泗水升高中。我们选择就读于“中华中学”,因为我的头发去理发店烫成卷卷的,故不可以在“新华中学”念书了。
“中华中学”(以下简称“中中”)位于峇里温地街(Jl. Baliwerti)北端与烈士塔街(Jl.Tuguh Pahlawan)相连。我在不远的Lawu街寄宿,与数位女宿友同住,有一位从任抹来的窈窕女宿友经常去T P(Tunjungan Plaza)后面的 Tegalsari游泳池游泳,我随她去学游泳,不久终于学会游泳了。那时有几个原古邦城的宿友也去。想不到此后我的归宿就在古邦,是缘分吧 !
在“中中”读高中,課程不太难,我学习成绩还能取得八、九分,考第五名,但张雋卿就永远是名列前茅。同学们有来自外岛、外埠及泗水本埠的学生。学校几乎没有谈及政治理论,但每天必须带很厚的簿子做家课,我们都踏脚车去上学。
后来我搬去 Blauran 街第四巷寄宿,张雋卿也搬过来与我同住。1960 年学校关闭,为了无聊,我和隽雋去附近的 Tidar 街补习缝制女人内衣套装,也有游泳衣。幸亏只半年学校开课了,我们读高中二,但是我二哥介德入印尼籍退学了,因为爸爸的商店要用他的名字。德怀同学也退学,必定是入印尼籍的原因,不能就读于华校,多可惜呀 !
高中二时,原住安汶(Ambon)岛的钟存成当班长,谢功国从侨中插入咱班,同班同学都很友善,很合得来,放一个月期假时,外岛、外埠的都各自回乡;但季假期一星期我们就到东爪哇的胜地旅行三四天,功囯家里开照相馆,为我们拍摄许多精彩的照片,那朝气蓬勃充满阳光的模样永远留存至今,千载不忘。
1962年12月我们高中毕业,我们20多名学生连同级任老师 熊兴源租一辆大巴远征西爪哇。从北部经过三宝垄(Semarang),井里汶(Cirebon),进入雅加达;为节省我们不住旅舘,在学校的课堂桌上睡觉,呼呼酣睡到天亮。次日经过万隆,游览覆舟山(Tangkuban Perahu),路过打横(Tasikmalaya),绒网(Jombang )返回泗水。
从此以后 42 位同学劳燕分飞,各自返回外岛、外埠的家乡。留在泗水的有刘顺浓、李娇娜、郭宪英、黄永声、谢功国 等。也有几位回祖籍国,回香港,如李联新。可惜不久有十几位同学英年早逝,深感痛心 !
值得感激的是刘月明与林嘉贤夫妻,几乎每年十一月份邀请我们在泗水香格丽拉旅舘共享晚餐,连续多年至我们毕业50 周年纪念日。后来据说他们俩生病,就不再聚会了,我们已八年不曾见面。
一年半前,谢功国的太太杨赛英不幸逝世,那染金发爱说笑的靓女离开我们升天国了。谢功国很能干,爱玩象棋,写诗歌,编滑稽可笑的短篇小说,用古密斯笔名刊登在《千岛日报》。现在他又召集我们参加“中中62年”手机视频平台。大约有20位同学参加,但活跃的只10名左右。已经成为祖父祖母的朋友们还忙于工作吗 ?或者没兴趣玩手机 ?
亲爱的同学们,乘夕阳余辉绚丽多彩,加油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美丽的汉字 ,道出我们共同的心声吧!
2020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