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换星移,时光流逝,从2000年10月《千岛日报》呱呱坠地,至今已有20年的岁月。在报社同仁的努力和华社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经历了许多磨合,已催向成熟,成为在印尼华文报业界有影响力的媒体。谁知进入2020年春季以后,晴天霹雳,新冠病毒肆虐,印尼各行各业受到重创。报社也身受其害,广告减少,订户退订,报社面临无米之炊的险局。在此危险关头,经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泗水华社和国内外朋友慷慨解囊,鼎力支援。报社同仁在新冠病毒流行时,不畏危险,顶风逆行,坚守岗位,坚持出版。在内外共同努力下,报社得以渡过难关,这是一个奇迹。
植根华社,作为华社的喉舌。这是报社赖以生存的根基。报社从开办以来就立足于华社,推动华社的文化、联谊活动,反映华社的呼声,报道华社的大事;并建立了与华文教育统筹机构、东区文友三位一体的体制,推进华文教育、繁荣华文文学创作,也为报纸的发展铺设了平台。《千岛日报》忠诚为华社、华人服务,赢得华社、华人的信任,在这次危机中给予了报社宝贵的回报。任何一间报纸,能够生存,必需有它的拥趸者,失去拥趸者,就是空中楼阁。相信报社今后更会做好联系华社的工作,吸收更多热心的华贤进入董事会,巩固三语学校和东区文友这两个基地。
报社能生存到今天,要感谢报社同仁的辛勤付出。前社长张明开先生为开办《千岛日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张明开夫人吴萌暄,古稀之年勇挑重担,继任代社长,竭尽所能,为报社发展尽力。总编何敦明,自开办以来,日夜操劳,殚精竭虑,为报社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副总编杨国兴,副刊主编范忍英和报社的老员工,20年来如一日,坚守岗位,做好工作。这一代的老报人的敬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小红、徐健境、邓磊、婷婷等青年媒体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报社的新生力量。岁月不留人,大胆使用和培养年青人已是报社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年青人有活力,易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新。东区文友联谊会新上任的年轻的主席叶竹先生,他敢于革新,联系国内外文友,把《千岛诗页》搞得风生水起,这是个例子。
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新媒体的兴起、纸媒的衰落是新闻发展的大势。在张明开社长儿子张荣伐的努力下,及时办起《千岛日报电子版》,电子版以新颖的形式及时报道印尼社会和华社的新闻,受到国内外的青睐,月点击量达3百万次以上,大大扩大了《千岛日报》的影响力。今后可考虑进一步发展,搞成有声有影的动态电子版,积极争取广告和读者支持,收到经济效益。
广州老报人和文化界朋友,将一如既往,竭尽所能,提供中华文化的精粹,并及时报道中国建设的新成就和侨乡信息。
只要报社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在华社、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东区文友、广州老报人和侨界朋友支持下,四轮驱动,同心同德,定能行稳致远。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伟辉
20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