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想,也不愿意接受……这些天我的儿子一直随时告诉我,关于我的廖爸爸情况,虽然我身在遥远的中国,但是印尼的亲人时刻让我牵挂。不过我的儿子还是给我送来坏消息,还有张洪钧妈妈也在我的群里呼叫我……《国际日报》前总裁赵金川先生,也传来棉兰总领馆刊登在《国际日报》的唁电;《讯报》社长林荣胜先生,每天也发给我《讯报》电子版,我能看到所有熟悉的名字给爸爸的唁电,内心无限感恩所有人对他老人家的缅怀!可是我不愿接受事实…….
但我也想对爸爸说,您配得一切赞誉,也配得中国政府给您的所有诚挚的赞颂!我也看着印尼各个报社整版整版的唁电,我知道无论我多么不想接受事实,但是这是真的,您不能再出现我面前了……这些天我不敢写任何东西,也甚至觉得自己不配写我的廖爸爸,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他的一生,精彩绝伦,太多故事,我无从下笔……他的一生似乎不知疲倦的忙碌,永远心系印尼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发展,他几乎经历了所有印尼华族与中国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并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似乎看到万隆会议期间他忙碌的身影,最后周恩来总理顺利成功安抚了当时的印尼华人,促进了印尼和中国友好关系的建立;也看到他在亚齐海啸期间为亚齐重建,奔走于印尼和中国之间,最终使得亚齐华族都有了安身之所;印尼的三语教育爸爸您也一直冲在最前沿,积极的推动起来,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就是您和印尼华族的骄傲。
我在棉兰期间,亲眼目睹您每天没日没夜为学校无论大小事的操劳,平衡着所有人和社会的关系,每件事您都是至关重要的,但也都是您谦卑的辅佐如苏用发先生这样成功人士的日常生活,因为像苏先生这样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更有经济实力的成功人士,由于生意的忙碌,无法全身心投身公益,您就成为他们最得力的助手,您思维缜密,处事周全,面面俱到,苏先生总是很放心的把一切事物交给您全权负责,您也总是非常完美的处理好每次的公益活动。
您还辅佐过黄印华先生,还有林如光先生等等。在您辅佐期间,这些优秀的印尼成功人士也都成功的做了很多大型公益事业。我也相信,每个热心公益事业的成功人士,都需要一位像廖爸爸这样的军师,让他们的每一分钱都花得非常有意义!现在廖爸爸走了,这对印尼华族和印尼与中国民间文化交流方面都是重大损失,也许印尼还有像廖爸爸这样的人,而是我没有遇到吧,但是如苏用发先生这样的成功人士,也许再找出一位像廖爸爸这样的无私、自律、谦卑、睿智,会从宏观角度看问题的军师,可能不容易了……他的离开,我想也是苏先生的痛心的事……老友故去,苏先生您也一定节哀,保重!
在印尼工作和生活期间,也是我跟爸爸您学习最多的时间,今生能在您的身边学习,是我最大的荣幸,因为有您,我才更爱印尼,更了解印尼,更了解印尼人民的至真至纯。让我也学习了,用最淳朴的心对待任何事,用最谦卑的心看待任何人。就如我回国后,对我的亲友说,也许中国人,都认为印尼乱和贫穷,但是那里的人确有最富有的灵魂,谦卑、随和、尊重!
而且我到印尼后,觉得在教育方面中国落后了印尼,对,不止中国,甚至全世界都落后了。因为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实行三语教育,更何况印尼的华族孩子,他们不单单学习汉语,还学习英语,印尼母语更不用说,他们还掌握着自己祖先的方言,广东或者福建的方言。印尼的华族孩子应该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这都是廖爸爸他们这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不过让我觉得遗憾的是,据了解华族孩子不愿参与政治,我不知道为何?我设想,如果华族孩子未来能多参与印尼政治,多在政府工作,一定对印尼的发展有更大帮助,因为接受多种语言教育,必定了解更多语言背后的文化,那也必然能为国家发展做更好的规划,与世界接轨,相信这也是我廖爸爸他们希望看到的,印尼毕竟是他们所爱的祖国,他们一直努力,就是希望为自己的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栋梁之材!印尼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也希望印尼有更好的发展……
现在爸爸您走了,您已经做了一切您能做的,现在您安详的走了,但是印尼的每个角落都有您的痕迹,我想这就是您演绎的最完美人生吧!我也相信,无论印尼还是中国,都会纪念您,一位充满智慧和睿智的老人……
您的女儿优莹
2020年9月26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