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人思想家,他的学说与思想自称体系,与孔子、墨子、孙子等名家学说与思想一同涌于春秋的战国时期,汇聚成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
《老子》是老子留存于世的唯一著作,老子的学说思想集中和完整地反映在这部古典名著里。
在哲学方面:老子认为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他由此开创了尚柔主静的辩证法流派,与《周易》开创的尚主动的辩证法流派并行,谱写了中国哲学发展史的第一页。
在论理方面:老子依据其辩证倡柔导淳、无私、清静、谦让、谨慎、贵柔守弱、淡泊名利等一系列带有因循自然特征之德,与孔子所倡的仁义忠恕之德互补,成为华夏后裔世代导循主要行为规范之一。
在政治理论方面,老子理论主张对内自由放任,不要生事扰民,尤其不要凭借国家机器盘剥与压迫人民;对外和共处,不要广土扩民,不要凭借武力侵略,兼倂他国。他的政治理论因而是回归原始社会与原始文明,并由此创建了以无为而治为政治理论体系。
以上是老子学说与思想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老子的一般形象;但是此内容基础,主要要深入探讨,便可发现对老子学说思想研究,现时处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况。
就在这莫衷一是状况下,《本书原解》学者刘德康的《老子直解》,任继应的《老子新译》冯达南的《老子注释》……等的解读,真是莫衷一是的状况。
探讨与研究主持人刘小龙,就《道德经》四十一章四十二章与四十三章为例: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生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殼,而王公以自名也。故物而或损而为益,或益之而损,故人所散议而教人,长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亡主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乐园。
不言之教,用现代语来释,不必牢骚,以自身行动而教之。
以上探讨与研究,尽是学术术语,大半须自研读。
中华一带一路文化使者李金昌 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