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从2003年开始,《千岛日报》第七版的副刊版面上,除周二外,不定期地总会有以陈晚霞为笔名的文章与大家见面。
陈晚霞是百千万个《千岛日报》读者熟悉和喜爱的知名文友之一。
而对我来说,陈晚霞却是七十多年来我的一个叫月华的发小!56年我们一起小学毕业、在龙目中华中学初中部同班了两年……
她兄弟姐妹九个。两个哥哥,三个弟弟和三个妹妹。她是老三。父母亲和两个哥哥喊她Bea(闽南语 妹子),下面六个小的喊Aci—大姐。而我们这些无论比她大或小的男女同学,统统一律亲切地喊她Bea。
我们两家是世交加永春老乡。平时乡下的父母从Bea父母店铺拿乡下人的日用等必需品带回去卖……Bea父母是成功的生意人。
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父母亲的生意经和才智,都或多或少地传给了他俩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甚至出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业绩。
她父母亲平时比较忙,虽然家里有帮佣,懂事的Bea放学后总会很自觉地或牵或抱某个弟或妹玩耍。对家庭对弟妹,显得很有爱心很有耐心。
Bea空余时间还不忘学她喜爱的画画、或用不同色彩的线钩诸如baby服、桌布、花瓶垫等等小玩意……
她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高中就读于泗水中华中学。而我在新中。咱俩曾有一小段时间,同在泗水一家寓所寄宿。期间我经常被照顾,或穿她的衣裙或有时我经济还没到账,Bea总是不分你我,让我同吃她买的早点。感恩Bea,我一直记得,不会忘记的。在泗水同住后不久的1961年2月,我就回国寻根。
Bea高中毕业回龙中母校教书。
1964年9月20日(当年阴历中秋节),21岁的Bea和年长她6岁、教过我们地理的张老师结为伉俪。
他俩不能说是“张府”联姻。因为男张祖籍是海南而女张是福建。反正,相信两“张张”的祖宗十八代,应该就是同一个这个张字吧!
所以说,这“张张”联姻就是难得的、是可遇不可求的特殊师生缘分!
至今他们已经共同度过了56个年头的“张张”婚姻呢!
衷心祝愿“张张”伉俪白头到老!永驻爱河!
婚后第三年的1966年1月,当时个子小小的Bea,竟然头胎就分娩出4.3公斤重的一对男子汉。
1969年6月,张先生先回古邦(Kupang)老家。半年后,25岁的Bea带着双胞胎中的弟弟和刚出生不久的老三,追随夫君去古邦。老大暂时由母亲帮忙带。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Bea和张生也不例外。
刚开始和公婆大伯等一大家子同住,直到74年自己买下了大伯帮忙租了6年的那座房子。
其实70年还住一起时,他们已经做了小生意,不过那时是大家族集体做的。
74年开始了两人真正意义上的自力更生的人生艰苦奋斗旅程。虽然那房子曾是杀过牛的地方,但并不妨碍需要小日用品的人们找上门啊!因为Bea卖的绝大多数,就是平常老百姓的必需品—很接地气的日用品吧……我相信,这就是Bea从她父母亲身上继承的做生意的遗传基因,周围的人们需要什么,他俩就卖什么。
成功从来就是给有准备的人。Bea与夫君的生意和家业不断扩大,不断扩充……
生意红红火火滚动的同时,老四老五也凑热闹地滚出来了……
64年的“张张”联姻,随着岁月的流逝,到1980年的13年间,就壮大成四个小男张加一个小女张的,这样大大小小总共七个“张张”的庞大队伍就形成了!厉害!
为了把日常生活搞得更好,Bea还曾经拜她的邻居好友为师,学做什么肉包糕点之类的手艺。当然,仅仅是当作iseng-iseng 而已。
这期间的Bea,既要当好前方夫君生意上的帮手,尽管仅仅是配角,由于她的智商,却是非常或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而在后方哺育和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她完全就是不可替代的主角了。那些她小时候所喜爱的和学到的本领,统统都派上用场了。有时孩子们的小衣小裤等必需品,就是Made in Bea。
这个时候的Bea就是个典型又名副其实的贤妻良母!
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爆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撞击到了Bea和张生的生意。和其他很多人一样,他俩生意的方方面面均跌入低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