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近日发生边境冲突。据印度军方的消息,16日,又有17名印度军人在加勒万河谷与中方的冲突中死亡,印度军人死亡人数增至20名。外界关注这一冲突会对两国关系产生多大的影响,会不会导致局面失控,两国如何妥善解决后续问题。中印外长17日通电话,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
据中国军方消息,自5月上旬以来,印度方在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中印度1962年发生战争的地方)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阻拦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执勤,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严重违反了两国关于边界问题的有关协议,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中国边防部队已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应对和边境地区管控,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坚决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
据印度媒体报道,5月下旬,两国在边境实控线西段的紧张局势升级,双方增派了部队。6月初,双方军队后撤,并在边境举行军长级会谈。
从中印度的表态来看,双方的态度是克制的,不想把事情闹大,而是强调双方正通过协商谈判解决。5月以来,中国外交部一再表示中方一直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和两国的有关协定,维护中印度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目前边境局势总体是稳定的,可控的。中印度之间有完善的涉边机制和沟通渠道,双方有能力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有关问题。中国国防部也表示,中国边防部队一贯致力于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双方有能力通过已有的涉边机制和外交渠道解决相关问题。
印度防长则称印度一直明确奉行与邻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政策,正在努力确保紧张局势不会升级。印度中正在进行军事和外交渠道磋商。
双方已在边境举行了军长级会谈,也通过外交渠道保持了密切的沟通,主要是商谈结束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对峙,从实控线附近撤兵并移除武器装备。双方同意要落实好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要共同努力去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印度外交部称“会谈是在亲切与和平的气氛中进行的”;中方称,双方进行了有效沟通,并且取得了积极共识,目前双方正在按照有关共识为缓和边境局势采取相应行动。
然而,印度方面看来并没有履行承诺。中国外长王毅6月17日同印度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时指出,6月15日晚,印度方一线边防部队公然打破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在加勒万河谷现地局势已经趋缓情况下,再次跨越实控线蓄意挑衅,甚至暴力攻击中方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进而引发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印度军行径严重违背两国有关边境问题达成的协议,中方再次向印度方表示强烈抗议,要求印度方对此开展彻底调查,严惩肇事责任人,严格管束一线部队,立即停止一切挑衅性举动。印度方务必不要对当前形势做出误判,务必不要低估中方维护领土主权的坚定意志。
苏杰生表示印度方愿从两国关系大局出发,同中方落实好两国领导人共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边境地区争端,缓和边境地区紧张局势。
客观地分析,中印度边境冲突源于印度方不断的挑衅。印度方一直在边境实控线附近修筑公路,5月初突然在班公湖附近越过实控线,进入中方实控地区,随即引发双方的对峙。6月15日晚,印度军又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印度方傲慢自大是两国边境地区紧张的主要原因。印度态度越来越强硬,是出于两个误判。一是他们认为中国受到美国不断加大的战略压力,而缺少在边界问题上回击印度方挑衅的意志。二是印度一些人误认为印度的军力比中国强,这种误读影响了印度舆论的清醒,也给印度对华政策增加了压力。美国推行印度太战略拉拢印度,助长了一些印度精英的上述误判。
中国一向关注周围地区的安宁,不想与印度冲突,希望和平处理两国边界纠纷,但历史已证明,中国不可能以牺牲本国的主权来换取苟安,屈服于印度的威胁。
禾木
2020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