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改善了,有了运输车、店位、住新家,成衣厂又搬进妈妈家,我很少呆在店里。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我:开业以来,有好多推销员来我店推荐商品,先夫没有看好来自三宝垄的一位老“销售员”,为什么?我一直测不透。这位销售员却也如此坚韧,人品重于商品,被拒绝了,还依然专注热情向先夫展示商品,不介意先夫的不友善态度,一样和谐对谈,我很钦佩,但始终不能吸引先夫的感官?真莫名其妙,因我妈曾是一位“销售员”。则这件事令我心感内疚与不安。
晚上,我劝说他,把母亲曾讲过的一个故事讲给他听:“有位年轻的三宝垄店主,不论她是否向妈妈订货,总会热情接待妈妈,她不但端杯热茶给妈妈喝,也向妈妈问寒问暖,令妈妈滋心润肺。”这段小故事,许久温暖了我的心。那位老销售员和妈妈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你也会像三宝垄年轻店主一样,好好善待那位三宝垄老板。
那天,我再次目睹先夫还是对老先生不理不睬,我感到厌烦感到焦急,就自作主张向他订货,其实我完全不知道店里到底缺的是什么货?……
一日,我感到非常惊异,他竟然成为了我们店最好的批发商,看到先夫与他津津有味地谈论些什么,也看到他们无拘无束的谈笑,场面动人,我禁不住问他:“是什么力量会让您有这般能耐承受他对您的不重视?”他微笑淡淡地回答说:“像您丈夫那种脾气,不难看出他善良,诚实、谨慎、忠诚,老实可信。所以我坚定目标争取他。”
我们不由地进入了温馨的谈话之中,才恍然知道,原来他是三宝垄五金店的批发富商,他的孩子们都在美国留学呢。至终,我们店里的一切需求,都由他贷款送货。(续完)
十分珍贵的记忆:
我有幸接触认识一位,幽默风趣的文人,忆起他,我总会陡升一种敬意,从肺腑荡漾一种感激的涟漪。就在我踏上初学写作的道路上、就在我极需别人帮助的关键时刻,他出现了,这是上帝的旨意,是命运的安排。他竟然如此信任,热情支持我,他借给我40本他珍藏的中国文学书籍、《读者文摘》以及《人民日报》复印版等,我想世上未必有第二例。我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阅读,文字的力量、文学的美妙深深地震撼了32年从未见过、阅读中文书的我!……后来他教会我,在生活中一闪出灵感,务必立即抓住它写成短文,直感写出来的内容必然真实生动,以后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再把它整理就成一篇好文章了。我认真地写了好多好多小文发给他看,不时地他会给予些评语:这个故事很好或这篇文章你写得多好。如今再思我欠他的精神债实在太多太多了,我只有努力,拿出成绩偿还他!
又有一位热情洋溢女士,她鞭策着我,知道我喜欢写作,她便主动不间断地借给我,她屡次从国内买回来的《读者》。《读者》是散文集,它给了我很多写作灵感,爱好写作充实了我的生活,使我的生活增添了丰盈的乐趣。
读者来函:“……我期待着看到没有了小玉以后,你写的文章。”他珍视我的文章,忽地我有一种感觉他在激励我,继续往前走。你的“追忆(二)”,我冒昧地建议,你这篇文章的题目若改为“我的不幸导致我的好运”更让人感到有强烈的对比感。另外你写指手画脚应该是指手划脚才对,你近期写的文章错字少了。”非常感谢他的关注与建议;“我们虽然很少见面了,但我一直注意你在报上的文章及照片,很高兴经常看到你,加油!”她的表情那么纯真热切。感谢读者们对我的厚爱,如果没有人想看我的文章,我还会干什么呢?这种情谊值得珍惜,值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