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印尼泗水嗄叮街2号小院,一排各种式清真寺院彩图映入眼帘,那里有棚顶遮阳,远看像画廊场院。漫步正中,一座赤柱碧瓦、八角亭顶的中式建筑翘首相迎,门楣上两行烫金大字相继横书:MASJID MUHAMMAD CHENG HOO 寺真清和郑(郑和清真寺)。
郑和清真寺?好新奇的寺名!莫非华夏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还传播伊斯兰文化?我们怀着惊叹和敬仰,在印尼东区文友协会主席叶竹老师的陪同下走进这座小巧肃穆的郑和清真寺内,细品殿宇内墙字画,领略门窗、穹顶,走到右侧门拐角处时,一幅《郑和下西洋》彩塑立体模型图呈现在我们身边地面与墙面。图中,明朝官员打扮、手持公文谕旨、凝目遥望的郑和塑像站立在模型船中,触手可及,栩栩如生。
模型船上,郑和胸怀华夏屋宇,率领满载汉式小屋的官船,其身后紧随的是漂浮水中的亭台楼阁、塔等,而不是浩荡船只。此情此景,恰到好处地图解、诗化了郑和下西洋的文化传承意义。郑和的船只,既承载了华夏文化,同时也传播了其自身的回民文化。出身于回族,本姓马,得明成祖朱棣赐姓“郑”的郑和;因其官职,通常被称为“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至于印尼全境或爪哇泗水的伊斯兰文化是早于郑和到访之前还是之后,尚由专家去考证。
泗水的郑和清真寺不由得让我们想到风格各异的中国古老清真寺,如广州的怀圣寺,泉州的清净寺,扬州的回回堂等。回回堂,可说是华夏民间及至海外华人沿用至今对伊斯兰教崇拜场所的通俗称呼,如新加坡一些华人穆斯林小型礼拜寺“回回堂”。如在中国境内,回回堂则可大可小,或为古老名称,或别名,如杭州古老清真寺凤凰寺,曾称为:礼拜寺、真教寺、回回堂等。扬州回回堂还包括墓园和寺院两部分。作为华人清真寺,泗水郑和清真寺,也相当于海外三宝庙、三宝祠等,如印尼三宝垄三保庙,印尼雅加达三保水厨庙、印尼峇厘岛郑和厨师庙、马来西亚马六甲三宝庙及宝山亭、泰国大城府三宝公庙、柬埔寨三保公庙等。这些与郑和有关寺庙,无论是华人先民所建,或为今人所修,均有相似的风格,即在中原亭台楼阁的基础上融进伊斯兰文化元素,如三宝垄三保庙是在妈祖庙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泗水郑和清真寺则与其院中展示的郑和下西洋模型图相协统一,可见华人修建的寺或祠或家庙的统一或相似格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郑和清真寺及其与之同城的孔子文庙,让我们深切感受泗水,铭记泗水,及至联想到所有相关名胜建筑,包括对未曾拜谒的印尼首都雅加达的孔子清真寺的联想与想象。
听说这个郑和清真寺还开办汉语学习班等,我们更为敬仰、感动。“其作用,远远不只是礼拜或祭祀或学习经书等,也是传播中华语言文化的书院、碑林和贺信与文书长廊啊!”听着叶竹老师的讲解,读着墙面青石板上镌刻的各国使节赠予的贺信、留言、经文佳句等,我心中默默自言。
告辞、转身时,我们再次近前拜谒这位屹立于模型船头的三保郑大人,从他深邃的眼神里我读懂了他心中的欣喜与欣慰。可不,看到同样掌舵、领航千岛诗舟、载文种竹的后生朋友叶竹老师总领着远道而来的家乡客人来拜谒、瞧见华夏文化域外开花、泗水结果,怎能不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