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投放广告
  • Log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企业上市
千岛日报
Tuesday, January 31, 2023
  • 首页
  • 社评
  • 时政
  • 国内要闻
  • 努山打拉
  • 雅加达及周边地区
  • 东爪哇
  • 财经
  • 旅游与文化
  • 体育
  • 娱乐
  • 华社
  • 华教
  • 侨讯
    • 印中友好
    • 特稿
    • 校园
    • 副刊
    • 游记
    • 通告
    • 咖啡角
    • 保健
    • 国际要闻
    • 视频
  • 首页
  • 社评
  • 时政
  • 国内要闻
  • 努山打拉
  • 雅加达及周边地区
  • 东爪哇
  • 财经
  • 旅游与文化
  • 体育
  • 娱乐
  • 华社
  • 华教
  • 侨讯
    • 印中友好
    • 特稿
    • 校园
    • 副刊
    • 游记
    • 通告
    • 咖啡角
    • 保健
    • 国际要闻
    • 视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千岛日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特稿

胸怀凌云志,心系故园情;年近八旬翁,请缨赴疫区

——新中学子黄锡璆纪实

February 19, 2020
in 特稿
胸怀凌云志,心系故园情;年近八旬翁,请缨赴疫区
0
SHARES
191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Rate this post

“新中在我的记忆中”

对于母校新中之情,黄锡璆博士说:“转眼之间离开母校泗水新华中学已有63年,想当年在新中求学时,自己还是黑发青少年,而如今已成为头发灰白、步履蹒跚的老年人。”

“我在新中念书时间不长,但那短暂的一年多时间却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和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校期间,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同学间的友爱互助、严谨的校风、爱国向上的风气,使我们在校的青年学生珍惜时光,崇尚正义,努力学习,追求进步,在成长的道路上打好坚实的基础。”

新中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当时的青年黄锡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记得学校每周有周会,全校学生要穿整齐的校服列队参加,全体同学上身是白色短衬衫,下身则男生着米黄色短裤,女同学着米黄色短裙。列队升国旗、唱国歌以后,聆听校长申炳韶或教导主任赵维梁、蒋以敦老师讲话。有一次蒋老师回国观光,返校后为全体同学作了祖国建设成就的报告,鼓励我们回国学习、参加建设、报效国家。”

“课程表上每周会安排不同的班级,在某天早上早些到校参加操练课,由林华珍老师指导吹哨督导操练或列队或正步、齐步走,极其认真。”

最令他难忘的是新中老师的敬业精神与多彩的授课风格。在他的记忆中,“语文课先后由黄其策、古宴兴老师任课,古老师对课文的分析条理分明,黄老师则讲课之外还带几位同学到他弟弟开的书店让我们免费挑书阅读。”

“其他课程如生物课老师让我们5—6人为一组,课余集体制作生物标本列为作业;地理课老师曾带我们到中华会馆,对照使馆赠送的灯光显示淮河水利枢纽工程模型讲解治淮工程;英文、印尼文老师让我们背诵长篇课文,令同学叫苦不迭;物理、化学老师讲课做实验……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不久之前。”

“回想起来李成琪老师的口头禅‘是这样子的呷’、地理老师讲课时‘淮河下游区哦(上声调)’、黄其策老师以福建音朗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全班同学捧腹大笑的情景,老师们的话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他深深地感慨:“总之那时老师们教书认真,同学们求知心切,大家积极向上,课外活动丰富多样,师生感情也融洽。”

在北京印尼泗水新中校友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回首新中学习生活时,他深情地说道:“我真切认为自己曾在新中求学,能够成为泗水新华中学的一名学生而感到万分荣幸,为能够成为新中的一名校友而感到自豪。我衷心祝愿泗水新华中学的精神永在,衷心祝福新中人的友谊与团结天长地久,祝所有新中人幸福快乐!”

“回国参加建设是华侨青年的理想”

谈到自己的青年时代,黄锡璆博士说:“我们这一代人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回国服务的奋斗目标。我是1941年在印尼出生的华侨,从小就对祖国有种深刻的热爱之情。那个年代,我们虽然家在印尼,但感觉自己的祖国还是中国,自己是个漂泊异乡的人。当时华侨都叫‘海外孤儿’。那个年代中国很穷,政府力量比较弱,顾不了国外的华侨。华侨在外面就是经济地位可能好一点,却没有什么政治地位,很害怕政治上的风吹草动,生活上的不安定让我时刻盼望着回到我的祖国。”

他回忆说:“在抗日战争时期,老一代印尼华侨纷纷捐钱支援国内抗战,有的华侨拿出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献给国家,还有很多人回国参加抗日部队,为国效忠。上高中时,很多老师都号召我们回国学习本领,参加祖国的建设。有的高中同学留校教课把薪水一点点地积攒下来,攒足路费买一张船票,带上简单的行李就回国了。我是高二回国的。起初我的哥哥、姐姐先回国了,我父母想在身边留一、两个孩子,后来我也回国了,我弟弟妹妹也没留在印尼,就这样兄弟姐妹们全都回来了。那时候觉得留在印尼做生意还不如回国去学习理工专业参加国家建设。”

“回想起回国这几十年,在祖国和人民的关怀培养下,我从中学考入大学,学习建筑学成为一名建筑师。改革开放给我提供了公派留学的机会,使我增长了才干。1988年归国后,适逢祖国建设飞速发展,这使我有机会能为祖国的医疗设施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与其他选择回国的同学一样,我庆幸能成为祖国建设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没有荒废自己的青春年华。”

奋战在祖国医院建设战线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华侨青年掀起回国学习本领、参加祖国建设的热潮。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结伴而行返回祖国。黄锡璆博士与许多归国“新中人”经历类似,于1957年归国进补习学校、入高中、考大学,直到分配到机械工业部设计院(现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工作至今。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建立58年来,先后有30多位归侨学生毕业分配来院工作,他们分别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20世纪80年代后又有来自西班牙、法国、日本的归侨或留学生,成为单位的成员。

在黄锡璆博士看来,在归侨员工中,陈远椿,陈秀梅夫妇俩称得上是单位“元老”级归侨。1951年他们从泗水新华中学毕业,归国后,一同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结构专业毕业后,又一起分配来院工作。几十年来两人在业务上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工作上一丝不苟、认真踏实,承担不少工业与民用项目结构工程设计。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他们远在澳大利亚,仍牵挂灾区同胞,不远万里捐款救灾,表达了同胞亲、手足情和爱国情怀。

黄锡璆博士为自己能够成为祖国建设的参与者,能为祖国的医院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光荣与自豪。庆幸自己在人生旅程中得到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包括泗水新华中学老师们的教诲与同学们的友爱与帮助。

他动情地说“回想起来在泗水新华中学就读是我北上归国前寻求知识的加油站,也是探寻人生道路的辅导站,在新中就读的美好时光是难忘的一段记忆。”

年近八旬,请缨赴武汉疫区抗击冠状病毒

2020年1月23日13点06分,一封来自武汉的加急求助函送到了国机集团下属企业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请求对建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医院进行支持。收到函件后,中国中元迅速召开由黄锡璆博士主持的支援武汉建设应急医院协调会议,一个小时后,火速将修订完善的小汤山医院图纸送达对方。

当晚回到家中,他并未休息,而是继续思考、研究,列出数条补充意见。第二天是大年三十,他却早早赶到公司,将补充意见发给武汉方面。之后,受国家卫健委委托,他作为技术总负责,又带领团队着手编制应急设施建设指导原则。和北京三环路上的冷清相反,他的办公室十分热闹,地上、桌上、沙发上,随处堆满图纸、资料,不时有人前来请教问题、探讨工作。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春节里,他却成为一名“逆行者”。

在黄锡璆博士的同事也是后辈看来,他很随和又很认真,在专业上会坚持到底。在建设小汤山医院的时候,由于条件有限,有人劝黄锡璆不要坚持洁污分流,别太守旧、较真。但他异常坚决。“这是应急医院的需要,是收治病人的需要。技术方案要解决问题,错一点,医院建完就不好用。”他说,“在专业上如果不坚持,就是没尽到责任,就是在添乱、在浪费资源,就是做不负责任的产品。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应该。”

面对复杂而又凶险的疫情,年近八旬的黄锡璆博士,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表达了愿随时听从组织安排,赶赴一线,参加疫情抗击工作的决心。他在请战书中写道:“与其他年轻同事相比,家中牵挂少,具有‘非典’小汤山实战经验。本人向组织表示随时听从组织召唤,随时准备出击参加(疫情)抗击工作。”

他主动为火神山医院设计单位中信设计研究总院在选址、布局、施工、排污等各方面提供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迅速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为医院设计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完美诠释了郢匠挥斤的大师风范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资料提供:陈锦球 黄源中

撰稿:彭则翔 孟磊

2020-02-17

黄锡璆博士简介:

黄锡璆,男,中国著名建筑学家。1941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曾在泗水新华中学(现新中三语学校)就读,1957年回中国大陆,2012年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得主。

1957年至1959年黄锡璆先生在南京第五中学念高中。1959年9月至1964年8月在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1984年2月至1988年2月在比利时卢汶大学工学部人居研究中心留学,获建筑学(医院建筑规划设计)博士学位。1964年至今就职于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成为中元顾问与总建筑师。

2003年,黄锡璆博士带领的中元医疗团队临危受命,在7天内完成北京“小汤山”医院设计建设任务。该医院在两个月内收治了全世界十分之一、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治愈率超过98.8%,全部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感染,被世卫专家称为“医疗史上的奇迹”。

2020年新年之际,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肆虐,面对疫情,年近八旬的黄锡璆博士主动写下请战书,表示随时听从组织召唤,随时准备出击参加疫情抗击工作。他第一时间主持召开支援武汉建设应急医院协调会议,在具体了解有关情况、分析判断后,迅速果断拿出方案,有效地支援了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快速建设,并以实现“安全、精准、高效、完善、先进”为目标,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病人得到救治。

黄锡璆大师现在是世界银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专家组成员、世界医疗保健设施建筑教育大学项目(GUPHA)成员。他高超的设计水平和“仁心仁术”的品德赢得了业界的美誉。

Tags: 火神山医院黄锡璆
Next Post
受新冠病毒影响 印尼对中国出口下降21190万美元

受新冠病毒影响 印尼对中国出口下降21190万美元

Recommended

陈文强院长与廖桂蓉院长参加UB教学点工作交接会议

“请您放心,您的孩子已在全球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玛琅孔院举办2023年下学期迎新大会暨廖院长离任告别会

21 hours ago
陈文强院长与廖桂蓉院长参加UB教学点工作交接会议

师生携手辞旧岁,童心童趣贺新春 泗水開明三语学校春节联欢纪实

21 hours ago

Donate

订阅资讯

THE MOST IMPORTANT WORLD NEWS AND EVENTS OF THE DAY


Subscribe to our mailing list to receives daily updates direct to your inbox!



注册电邮,收取本网最新消息!

关于我们

《千岛日报》是总部设在东爪哇省泗水市的印尼中文媒体之一。

新闻分类

  • 东爪哇
  • 体育
  • 侨讯
  • 保健
  • 副刊
  • 努山打拉
  • 华教
  • 华社
  • 印中友好
  • 咖啡角
  • 国内要闻
  • 国际要闻
  • 娱乐
  • 旅游与文化
  • 时政
  • 校园
  • 游记
  • 特稿
  • 社评
  • 视频
  • 财经
  • 通告
  • 雅加达及周边地区

Tags

万隆 东爪 东爪哇 东爪省 中国 中爪哇 乌克兰 佐科维 佐科维总统 俄罗斯 儿童 出口 加强针 卫生部 卫生部长 印尼 奥密克戎 学生 峇厘 巴布亚 常规授课 总统 接种疫苗 政府 新冠 新冠疫情 新冠疫苗 新冠病例 新冠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日本 泗水 泗水市 流行病学家 游客 火灾 男子 疫情 疫苗接种 美国 西爪哇 解禁节 防疫卫生守则 雅加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投放广告

© 2019 Qiandao.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页
  • 社评
  • 时政
  • 国内要闻
  • 努山打拉
  • 雅加达及周边地区
  • 东爪哇
  • 财经
  • 旅游与文化
  • 体育
  • 娱乐
  • 华社
  • 华教
  • 侨讯
  • 印中友好
  • 特稿
  • 校园
  • 副刊
  • 游记
  • 通告
  • 国际要闻
  • 视频

© 2019 Qiandao. All rights reserved.

Welcome Back!

Sign In with Facebook
Sign In with Google
OR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