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记事起,每年的除夕夜,新年的铃声敲响之前,母亲都会把饺子煮熟后,在炉灶内的明火熄灭后,埋上一个“壮馍馍”。等一家人吃完饺子,收拾完碗筷,母亲就会从炉灶内把那个已经烧得带有黑黄嘎粑的“壮馍馍”扒出来,吹打干净“壮馍馍”上面的灰,让我们每一个家人都咬一口,然后分别从每个人的全身上下滚一边,一边滚动一边口中念叨着:“壮馍馍,身上滚,大鬼小鬼不近身;壮馍馍身上行,大病小病绕道行;壮馍馍,身上转,今生不用去医院……”最后把全家人啃剩下的“壮馍馍”从自家院子里隔着墙头扔到大街上去。年年如此,从未间断过。
“壮馍馍”其实就是一般的用白面做的馍馍,好多地方的人都称之为馒头。它的材料和做法和其它馒头也丝毫不差。在每年的除夕,称之为“壮馍馍”是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和特殊含义的。“壮馍馍”重点突出一个“壮”字。
从前,在我们农村当地,人们个个长得面黄肌瘦,身体总是病病殃殃,经常得病,各种传染病和天灾人祸不断。人们几乎是天天跑到村口的土地庙去烧香祈福,可是土地庙的贡品常年堆满了供桌,可是人们的病照得,祸照旧不请自来。有一年除夕夜里,从外地来了一位讨饭的老太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还有伤寒病。好多人认为这讨饭的老太太是不祥之兆,把她赶出了村子,唯恐她把伤寒传染给村民。村里有一位姓壮的寡妇,丈夫早年得病死了。家里五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得病死了,还有两个也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她同情老太太,偷偷地趁天黑跑出村子,把那位老太太领会了家。吃完年夜饭,老太太和壮寡妇一家三口在守岁。亥时刚过,老太太从破衣兜里掏出一个生硬的馍馍,对壮寡妇说道:“你把这个馒头放进炉灶里用暗火烧,烧出嘎巴后,你家三口人每个人啃一口,然后从院里隔着墙头扔到大街上去,你家人的病就会好起来,身体也会强壮起来,记住:再饿也不能再捡回来吃。”说完,老太太借故出门上厕所就再也没有回来。
壮寡妇和两个儿子按照讨饭的老太太的说法做了,果然新的一年他们一家三口的身体都健壮起来,也不得病了。好多人都前来问壮寡妇是怎么回事?壮寡妇就把除夕夜偷偷领乞讨的老太太回家过年的事情说了出来。村民们后悔莫及。第二年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夜子时前按照壮寡妇的说法做了。果然,新年过去了,村民们的身体都强壮起来,病灾也少了。人们为了感激壮家寡妇,便把这能祛病强身的馍馍称之为“壮馍馍”,一直延续到今天。
后来,我长大后,懂得了科学知识和有了生活阅历,对于母亲那每年除夕夜里的那个“壮馍馍”也曾经想拒绝过,拆穿这种迷信,还想试图说服母亲,但是思忖再三又止住了。母亲没有文化,她之所以这样做,是用她的方式在为家人祈求平安、为儿女祈福,难道这有错吗?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每一个习俗都充满了人们对善良、诚信、奉献、大爱等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