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1月6日题为“靖难之役”,也称“靖难之变”,这句的解读是在困难中获得成功的意思,“瓜蔓抄”是俗称“挽瓜揪藤”,史书记载,“靖难之变”朱棣继承乃父朱元璋好杀之性,共杀870多人,漏网之鱼,应是还有。方孝儒慨然就死,作绝命词:“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求。”真是书生头颅掷处血斑斑!方孝儒死时年方46岁。
科举时代,主考官是座主,及第者不管年岁几许,自称是门生,名称李容公是方孝儒的学生,名列入朝廷钦犯(朝廷钦差四处搜查犯人)。
李容公有五子,当家难来临时,大家竞相逃命,李容公的次子敬斋潜逃到烈屿(小金门)敬斋公的第六儿子李应祥,偕同安籍的家佣乳名POPO,POPO原籍是同安大盈岭年幼时因家贫给人贩卖去给李容公的家,这时李应祥与POPO两小作伴先逃往同安,POPO的家受到宗族的掩护,逃往同安几个月。
乳名POPO的家,原是同安大盈岭人,父亲得知,外头钦犯搜捕,风声日紧,你应祥有什么打算?“我很想逃往金门,同安海岸与金门乌沙头很近,是属须过海,可能钦差没兴趣没过海去搜。”“对了,往金门比较隐,但须与POPO一同陪你去,去!往南山张头家,也称张慈善家,他一定会收留你们。”
同安海岸停泊着无数的大小帆船。POPO领带着李应祥登上了客船。客船也算很清洁,如果搭上载土产的船就很脏了,又不方便,虽然船费省一半。省一半,但还是有人争着上。
他俩到了南山张头家的大屋,承蒙张头家的接见,说出希望收留的前因后果,张头家本是慈善人,一听到李应祥的诉说,张头家早就知道“燕贼篡位”的新皇帝。
张头家原是泉州晋江人,他拥有帆船许多只,分为有客船,也分有大单桅的帆船,川走于港口,二桅者是走海外,并也经营泉州各种瓷器,真是为时代赢得大富大利。张头家会在金门南山建筑大屋,目的是作存货仓,另外也设有私塾学堂,免费招收贫苦学生就读。当接见李应祥时,他也赞成应祥可以入学。尤其是单孩子,更令张头家怜惜,心存一定好好维护与培养。
世间事,凡是在经济上强劲富裕的人,也会引来各方面人士的拜访来沟通,有商人、有文化人、也有为募捐做善事的人等前来拜访,其中有一位是专业的卜相家,也是地舆家,是常驻在张头家名为“贡州仙”,他是很有专业的卜相与地舆家。张头家大屋前停泊的车马众多,可见贡州仙已名传遐迩。当来访者交流后已渐松,贡州仙也有宽裕时与张头家谈话,贡州仙向张头家说:“本人寄居在贵大屋已数月了,除接见来访客人,都很少有与张先生深层的谈话。今天要说的,我在这大屋里,与少青年李应祥谈话也较有机会。在本人的祖传专业里,李应祥方圆面貌,器宇轩昂,谈吐谨慎,步履端正,将来是有出人头地人物,本人是希望先生关注培养,必要时多请老儒家,专诚深解《四书》《五经》……前程无量。”
张头家与贡州仙的交流,算是知心的交流,感谢的交流。
岁月悠悠,光阴似箭,李应祥已20岁了,李应祥的学业也多有进步。张头家喜气洋洋对李应祥说:“自从你到南山我家来,我也无私的培养你入学,也学习这大批船只的海上航海的经验。经验是从实践得来的!今天特地告诉你,下星期日你与小妹举行婚礼,俗称入赘。
李应祥很感谢岳父的栽培,拱手地举拜。
长驻在张大屋贡州仙出声了:“你是一个零丁孤苦的青少年郎,落地生根,成为古宁头乡辖三村——林厝、北山、南山的开基人,螽斯衍庆,你对世界有惊人的影响,特别是2000年前,陇西灯号(甘肃)李渊的后代。